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齐鲁人文

·相关阅读·济宁玉堂孙氏,因和他人合营酱园,为言官弹劾。但孙毓汶别出心裁,用小小的酱菜作为敲门砖,博得了慈禧的欢心,不仅消弭了弹劾危机,还让自家酱菜园声名鹊起。

孙毓汶成功的“酱菜公关”

2017-07-12 作者: 鲍青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鲍 青

  在济宁城,曾有一首流传许久的童谣唱道:“半城财富是孙家,半城大院是孙家,半城文章是孙家,半城人才是孙家。”
  孙氏家族清时富甲济宁,有“孙半城”之称,而其中最负盛名的产业是玉堂酱园。酱园起初名为“姑苏玉堂”酱园,创始人为苏州人戴玉堂。酱园出售自制黄酱、酱油、香醋,而酱菜则全部从苏州进货销售。由于南方酱菜口味稍甜,不符合北方人偏咸口味,经营销售一直不见起色。后来戴玉堂因商事萧条,经营无方,声明将“姑苏玉堂”酱园倒卖。此时济宁富商冷长连联合济宁高官孙玉庭,各付银五百两,将它买下。
  孙家虽占一半股份,但囿于“官员不得经商”的律条限制,具体经营由老练员工负责。玉堂酱园聘请名师,实验改良酱菜口感,逐渐赢得市场认可。加上信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理念,酱园对新老顾客无不笑脸相迎、周到服务。即使只购买一块铜钱的酱菜,店员也是绝不怠慢,认真侍候,颇得百姓欢迎,玉堂酱园名气日著。后来连文学作品《镜花缘》,也盛赞玉堂酱园所出品的“金波酒”为“天下美酒”。
  而到了光绪年间,孙氏家族的孙毓汶出任军机大臣。因为专权跋扈、排斥异己,他受到谏官们的交章弹劾。有御史揭发孙家在济宁开设玉堂酱园,并以“官不经商”为例,弹劾孙家与民争利,应予查办。孙毓汶上疏为己辩护:“于老家确有酱菜铺经营,但只是家中妇幼种菜腌制的,也就是一个铜板的小买卖。”
  孙毓汶的辩解,是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来消弭危机。在道光时,玉堂酱园营业额就已达铜元10万吊,工人300余人,作坊数百间,产品50余种,规模已非常可观。
  慈禧听说心腹孙毓汶被人弹劾后,竟好奇地提出要品尝玉堂酱菜。孙毓汶连忙吩咐家人,快马加鞭将消息传递济宁,让他们即刻准备最精美的酱菜入宫敬献。
  经过孙冷两家的紧急联席会议,玉堂酱园最终确定进献冬菜、合锦、八宝菜、人参笋、豆腐乳和酱花生米六种拿手酱菜。为迎合上意,确保进献菜品质量上乘,酱园抛弃了装运成品菜的设想,转而采取现加工、现品尝的方法。他们精心筛选原料,再将部分半成品转运,一路上边行船边制作。到达北京时,恰巧正是菜品的最佳开食期。
  慈禧品尝后,对玉堂酱菜大加赞赏,称其为“京省驰名,味压江南”的美食。她还让地方官把玉堂酱菜作为贡品年年上供。
  孙毓汶通过小小的酱菜,不仅消弭了自己的仕途危机,还为家族产业博得官方美誉,可谓一举两得。此后玉堂酱菜名气大震,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1910年,玉堂酱园的远年酱油、什锦萝卜、佳制冬菜,在南京的“南洋劝业会”上获优等奖章。1915年,玉堂产品漂洋过海,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荣获5块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