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为色以古为蕴以水为魂

古城青州建成生态宜居现代化都市

2017-06-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南阳河新貌                    摄影:赵厚昌
  △泰和山红叶                    摄影:苏兆海
  △绿色掩映下的青州城                                                 □摄影:张丽娟
  □杨国胜 郑颖雪 孙楠
  
  青州,作为中国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交通发达,素有“海岱明珠”之称。正值初夏,走进青州,满眼绿色,古城中散发出勃勃生机。绿色,已然成为了青州的城市底色。
  “以青为色、以古为蕴、以水为魂”是青州的城建理念。青州城西南,群山环抱,城中,南阳河、北阳河穿流而过,城东,弥河蜿蜒北流,城市依山傍水,构成一幅山水人和谐相映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青州市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生态立市、经济强市、文化兴市,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绿色的现代都市。该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2017年1月,青州市成功入围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国人居环境奖,让这座名郡古城更加熠熠生辉。
规划先行
初步建成海绵城市雏形

  每天清晨或傍晚,青州市民都会走出家门,或散步或骑行,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李凯是青州市一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加入了骑行队,每天穿梭于碧水绿树间。“青州城南有山,城中有南阳河,往东有弥河湿地,都专门修建了自行车道,每天骑一个小时,身心舒畅。”李凯告诉笔者。
  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影响城市宜居水平的关键。青州市高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态是城市发展的第一前提,和谐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追求”理念,将环境资源支撑和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发展体系。
  2010年,青州市编制完成了《青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对中心城区各类用地进行控制性和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完善,科学指导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依据规划,青州市先后投资100多亿元,实施了河流治理工程、中心城区生态圈工程、大气污染治理等生态城市建设八大工程、近百个项目,“两城六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完善。
  2012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式启动,在强化历史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城市用地的规模和用地方向,调整用地结构,优化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确立了塑造“三山二水映古城”的整体环境风貌。
  自2015年12月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以来,青州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本着“系统建设、分区实施、类型全面、重点突出、成效可见”的原则,有关部门科学规划,迅速行动,从编制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抓起,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推进落实,对城区18.8平方公里示范区域进行详细设计。
  青州市的海绵型道路——旗城西路,新修建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砖铺设,大幅提高了道路对雨水的渗滞能力。与传统方式修建的道路相比,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往雨水的快排、直排,变快速汇水为分散就地吸水。
  旗城西路的施工单位是山东鼎诺工程公司,该公司副经理潘景盛告诉笔者:“现在使用的材料是石子和透水混凝土,以及透水砖,都是透水性的材料。小雨可以全部的吸纳,雨直接都透到地下,并且不会对路面造成伤害。”此外,新修建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路面均高于两侧绿化带,这一细节上的变化,也体现了海绵城市设计的理念。
  目前,青州市海绵城市的雏形随处可见——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人工湿地、水塘、人工湖,大片植树栽花、大幅提升绿地率,地面停车场铺设多孔砖,人行道上铺设透水砖,在满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余,还具备了内涝防治的“海绵”功能,将青州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三河整治
全面构建水生态文明

  五月里,经过提升改造的南阳湖公园,碧水荡漾,杨柳依依,风景宜人,人们徜徉其中,漫步游玩,尽享美好时光。
  古今中外,任何一座城市的诞生、发展和延续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与命脉。青州境内有南阳河、北阳河、弥河3条主要河流。上世纪末,河流污染严重,河流治理成为市民心中最为迫切的梦想。青州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对未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对3条河流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整治,新建了333处“五小水利”工程。
  南阳河作为青州人民的“母亲河”,整治工程自2007年3月启动,对南阳河“水系、绿化、景观”等进行系统改造,投入资金5亿元,对其进行了生态治理,沿河绿化等工程,并沿岸规划建设了表海楼、偕园等历史文化景点。历时一年半实现了“一个主题、一条轴线、四项原则和功能分区”的整治目标,一条文化之河、商业之河、生态之河初步展示在人们面前。目前,南阳河工程和荷花湾工程均已竣工,南阳河先后荣获3A级国家旅游景区、省水利风景区、省湿地公园等称号,整治工程深得民心。
  青州市对南阳河、北阳河、弥河、石河逐段逐条进行以水生态景观、湿地保护等为内容的综合治理,并做好境内五河五库的水系串联。结合河流湿地的环境特性、资源特点和生态状况,在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高标准制订湿地保护与湿地修复规划。
  2016年,青州市又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实行“河长制”,将流经全域的五条河流及河岸两侧20米纳入全面整治范围,清垃圾、治污染、保水质,由市委书记挂帅,担任“第一总河长”全面统筹调度,其他市里几位主要领导担任各河“河长”,分工明确、具体监督,形成了政府牵头、各部门参与,层层压力传递、人人职责明确的治水生态链。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青州市共清理河道150余公里,清运垃圾20多万方,关停企业和拆除违章建筑70余处,渠道排污口50余个,栽种树木2万余棵,全市水域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以绿为主
全市共享绿色生态家园

  每天的云门山森林公园,时刻都聚集着散步旅游的人们。清晨和傍晚,青州市民来到这被誉为“森林氧吧”的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旅游的人们在攀登完云门山后都会来到此处休息,在绿树中来一趟洗肺之旅。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州市历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为先,不但以“古”、“青”为主线指导城市建设,更将荒山造林、绿地建设等列为政府公开承诺为民办好的实事加以推进,着力构建生态园林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市、中国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青州市以城市绿荫行动为契机,持续开展“绿色生态家园”建设行动,大力实施“增绿增色、拆墙透绿、黄土不露天”为主题的绿化工程,狠抓绿色林荫通道和大型园林绿化骨干工程建设,山体绿化、河道绿化、市域道路林荫带建设、农田林网绿化等绿化工作齐头并进,初步构建起了以城区绿化为中心、以市域道路林荫带为框架、以园区绿化为补充、以村镇绿化为点缀、以山体绿化河滨绿化为基础的市域大环境绿化。
  如今,青州的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大幅提升,现已建成云门山森林公园、东夷文化标志园、马驿山遗址公园、偕园以及宝通街等一大批园林景观、林荫大道,新建街头公园38处,完成裸露土地绿化118万平方米,实现了由景观绿化向生态绿化、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春季绿化向四季绿化的转变。“一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绿化特色进一步彰显,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6年完成国土绿化26万亩、植树4500万株,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5%和44.9%,城市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城市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提升了城市品质,树立了城市形象,增强了青州城市发展活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该市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如今的青州,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城市更美丽,人民更幸福。青州已成为一座令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