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森林覆盖率高达36.02%,这个成绩的秘诀是——

30多万次“无用功”换来绿水青山

2017-06-07 作者: 于向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 赵冰

  寄母山林场面积4.8万亩,是莱芜第二大林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连一次微小型的火情都没有。5月28日,记者在该林场办公室里,注意到一个普通的本子。
  本子封面是手写的“森林防火记录本”,本子里全部是林场6个瞭望站每隔一小时就报一次情况的记录。其中一行是这样写的:“7时,323、337、387、320、381,报正常,记录人吕勇”。
  翻了几页,内容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时间和记录员的姓名。
  “一切正常,为什么还要记下来,是不是在做无用功?”
  林场副场长吕继峰从隔壁办公室里又搬出来一堆这样的本子。这些本子有的已经发霉,一看就知道已经存放了多年。翻开霉得最厉害的那本,第一页第一条记录着“2000年10月11日,大山顶瞭望哨,早8点刘楚涛汇报正常,记录人李正雷”。
  “2000年10月我们建立了第一个瞭望哨,从第一天起,我们就制定了值班制度,有情况报情况,没有情况报平安,并要求一定要按时报告。我们的瞭望哨都是在森林深处,一方面不好监督,另一方面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种定时汇报制度虽然比较笨,但也是最好的办法。”
  这样的记录本共有47本,30万多次记录。
  “问我们有什么绝招,如果非要找,就是这些本子了。30多万次记录其实代表了护林员的17年青春。有时候很矛盾,一辈子遇不到一次火情,作为护林员会不会遗憾?但我想,如果一辈子都不用救一次火,才是最大的骄傲。”吕继峰说。
  不但有这样的“无用功”,莱芜在创森工作中,也下了不少“笨功夫”。
  沿着钢城区桃花源路,向冠世桃花源进发,一路上两旁的桃树望不到边,当路延伸到汶源街道茄子峪村时,一片挺拔的赤松林挡住了去路,转了一个大弯,才绕过了过去。
  “就是为了保住这片赤松林。”5月27日,钢城区林业局副局长王守亭解释说:“当时区里修改原定规划,增加30多万元,多绕了一公里的路。”
  2015年,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一部分,钢城区计划建设万亩冠世桃花源,桃花源路纳入修建计划。
  修到茄子峪村西北方时,工程停了下来。按照规划,这条路要从村西北的赤松林中穿过去。一直支持道路修建的王守亭和当地村民不干了,说啥也不让砍树。
  “上世纪60年代,当地群众为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时种植的这片赤松林,已经有五六十年的树龄,棵棵胸径达到30多厘米,如果道路穿林前行,就要砍掉200多棵赤松。种树养树不易,我们这些老林业,看着心疼啊。”王守亭紧皱眉头。
  “一棵赤松冠幅的面积就相当于一亩小树,这200多棵赤松,得多种多少树才能挽回这些损失啊?”林业部门的坚持,最终使区里修改了施工方案。
  工程继续施工,前方又有两棵赤松树挡住了路。有了前车之鉴,这次施工单位主动修改了施工方案。
  “修这条20多公里的桃花源路,没有砍一棵树。”王守亭骄傲地说。
  不光是下“笨功夫”,为了创森,莱芜还扎扎实实地下了“真功夫”。
  在莱城区高庄街道蔺家庄村东南有一片翠绿的山头。5月26日,村党支部书记蔺宝昌指着那边说:“那里原本是荒山,今年市里区里下真功夫,动用了20多台挖掘机和油锤机,一个月时间就种上了树。我们几十年来做梦都想干的事,就这样给干完了。”
  蔺家庄地处山沟,树少石头多,经过几辈人的努力,在山根和山腰上开辟了梯田,种植了经济林,但这片山头,他们努力了几十年,依旧是光秃秃的。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给蔺家庄带来了转机。今年,莱芜市把重点荒山绿化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其中,莱城区重点荒山绿化工程共7大片,总面积2000亩,蔺家庄的荒山就是其中一片。
  蔺宝昌还清晰地记着当时的场景。农历正月十七开始,挖掘机、油锤等各类机械上了山,机械挖树穴,上百名村民背土上山进行“客土回填”。以前无法栽植苗木的地方,在大型机械的面前,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一般造林常绿松柏造林规格只要求树高60厘米,而这次工程造林用的松柏树龄都达到5年,树高1.5米以上。
  “花600万元种2000亩树,还有护林员默默无闻地在山上守护,如果光算经济账,是不合算。但是这片绿惠及子孙后代,怎么算都合适。”市林业局局长陈爱民说。
  采访时,又传来好消息,省林业局正式批复莱芜市建立莲花山省级森林公园,蔺家庄村这片山,就在森林公园范围内。
  据了解,目前莱芜市的森林覆盖率高达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