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2017-06-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明确导向 精准突破
济宁市超常发力把脱贫攻坚引向深入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济宁市牢固树立“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理念,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2016年全市脱贫6.3万人,14个县(市、区)中有8个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实现首战告捷。
  目前,全市还有农村未脱贫贫困人口1.6万户、3.43万人,插花分布在嘉祥、梁山、泗水、鱼台、微山、汶上等6个县。脱贫攻坚由原来的全面攻坚,转变为攻坚、巩固与提升并存的态势,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时序,今年是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决胜之年,不仅要在有限时间内集中力量打掉贫困的“标”,还要巩固脱贫的“果”,拔掉贫困的“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化措施路径,持续加大力度,牢牢把握“四个导向、四个突破”,把脱贫攻坚不断引向深入,确保打好打赢年度战役。
  坚持目标导向,压实责任、突破思想藩篱。脱贫攻坚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攻坚”的问题。为防止一些地方和干部思想懈怠、劲头降低、动力减弱,市里先后召开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全市脱贫攻坚现场会议,在对2017年工作进行密集部署的同时,强调“集中攻坚和巩固提升都是脱贫攻坚的应有之义,县市区之间、成员单位之间承担同等责任和压力”,引导各级一以贯之地抓好脱贫攻坚。继续推进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党员干部“3条责任落实线”,市委书记王艺华率先垂范、领着大家干,到任的第一天下午,就到泗水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与县市区委书记一一签订年度脱贫攻坚责任状,要求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承诺书,把各级责任量化细化、压紧压实。市委组织部从市直部门机关单位选派144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统筹实施抓党建促脱贫。
  坚持务实导向,抢抓时机、突破关键领域。实事求是、抢时间做事,保证脱贫攻坚精准务实的正确方向。市扶贫办按照“1361”的思路狠抓工作推进,即“发起一场春季攻势”,实施进村入户大调研、产业项目大落地、就业需求大排查、金融扶贫大促进、危房改造大推进、兜底保障大提升“六大重点工程”,大干一百天,促进工作早实施、快落地。“突破三个方面重点”,突破泗水及梁山等县、20个乡镇、200个村等重点区域,突破老弱病残等重点群体,突破因病致贫返贫和住房安全等重点问题。“深化六大脱贫攻坚行动”,统筹推进产业就业、金融保险、教育、健康、兜底等扶贫路径,发挥叠加效应。“建立一个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扶贫资产循环使用、风险化解、社会扶贫、贫困村提升等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济宁在脱贫攻坚中始终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循着问题抓突破,倒逼措施往下落。比如,针对实效性有待提高的问题,全市层层组织发动,对2014年以来近3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362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退出工作进行“回头看”,做到精益求精。针对资金项目监管有待加强的问题,今年全市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亿元、同比增长10%;从市级层面整合了24个部门7000万元涉农资金,进行了切块下达;对2015、2016两年的项目,通过自查与督查相结合进行全面排查整改。针对小额扶贫信贷规模不够的问题,集中调度、排名通报,各县市区均建立了两种以上风险分担模式,共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资金8980万元,较去年翻了两番。
  坚持结果导向,对标考核、突破督查实效。以中央和省里的考核为“标尺”,以督查为“利器”,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基础工作夯实,把问责问效做实。坚持督查日常化,建立了300余人的专业督查人才资源库,继续实行月督查、月通报、月排名,对督查成绩连续两次排名后3位的县市区和进退程序、减贫成效每月排名后3位的乡镇进行约谈,持续传递压力、督促整改、推动落实。5月8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4月份脱贫程序和成效督查排名后3位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约谈。同时,市扶贫办增设了审计监督组,加强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监督监管,确保脱贫攻坚成为民心工程、阳光工程。 (赵洪嵩 王鑫 崔昊)
  
  曲阜市设立临时救助基金
  既救穷也救急
  曲阜市财政列支238万元,设立临时救助基金,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贫困群体,予以临时救助,确保贫困群众不返贫、真脱贫。
  印发了《关于设立精准扶贫临时救助基金的实施方案》,明确统筹衔接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和资源,拓宽救助范围,有效解决突遇“急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严格申请、受理、审核、审批等工作环节,确保公开透明;坚决杜绝将临时救助基金分摊到各乡镇,防止“撒胡椒面”式的平均分配和把不符合条件的人群纳入救助范围;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冒领、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防止“随意救助、优亲厚友、突击救助”等情况发生。每个行政村明确1名村扶贫员,每月填报《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监测信息表》,实时监测困难群众的生活动态,由镇街扶贫办统一汇总后报于县扶贫办。截至目前,已救助困难群众195人,发放救助基金28.1万元,每人1000—1500元不等,因病、遭遇突发生活困难的贫困群众得到了基本救助。 (刘磊)
  
  梁山县创新实施
  贫困户危房改造
  针对贫困户住房条件较差、无力承担自筹部分的情况,梁山县在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剩余资金由县乡各半兜底,对546户贫困户危房进行改造,其中2016年改造302户、2017年改造244户,确保1口人有40平方米的安居房,两口人有50平方米的安居房,3口人及以上的有60平方米的安居房。
  对于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较多的村庄,集中建设村级互助养老院,实行贫困户免费居住,养老院属于村内集体资产,由村集体管理运营。大路口乡大张村通过填废弃坑塘建造了一处12间的互助养老院,约310平方米,安排村内需要危房改造的5户贫困户入住。       (林福全)
  
  汶上县推广
  “基地工厂+加工分厂
  +贫困户”扶贫新模式
  汶上县78%的贫困人口是因病、因残和年老致贫,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8200余人,其中约48%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稳定就业。
  该县立足当地纺织服装产业基础,推广“基地工厂+加工分厂+贫困户”扶贫工作模式,让贫困户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县政府与威海迪尚集团签订《精准扶贫服装产业项目投资协议》,列支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大姐工坊”发展,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迪尚集团为基地工厂提供足够订单和技术支持,并授信基地给予其每年不少于500万元的资金扶持。基地工厂指导分布在各地的加工分厂开展具体业务,和加工分厂一并积极创建“大姐工坊”,吸纳有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贫困户还可将手工活带回家里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养家。
  苑庄镇的亚鲁服饰有限公司,整合镇上6家小微服装加工企业及农村服装加工点作为加工分厂,吸收驻地村和周边11个村的60多位贫困人就业脱贫。招用贫困户工人,不仅补充了公司的用工缺口,帮助企业扩大规模,还解决了贫困人口就业、脱贫的问题,实现了两者的互利共赢。目前,全县像这样的卫星加工分厂已经达到1100多个,覆盖400多个村的1600多个贫困户。      (路敦磊)
  
  泗水县扶贫洗衣机
  让爱心传递
  泗水县扶贫办、微公益协会借力腾讯公益平台,实施了“爱心洗衣让爱传递”项目,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资金,首批募集资金41400元,为全县45个村庄(其中38个贫困村)购置洗衣机45台、洗衣粉90箱、消毒液45桶。
  县扶贫办联合微公益协会制定出台《扶贫爱心洗衣机点管理使用办法》,对洗衣机使用和洗衣点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各镇街配合做好扶贫洗衣机后期管护等工作,相关村设立了爱心洗衣点,由村委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志愿者引领示范作用,成立了由各村村两委成员、第一书记、党员、公益组织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村级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行动不便的贫困老人、留守儿童家中收集脏衣物,洗净后送回,老人和孩子也可自行前往洗衣点洗衣。志愿者开展每周清洗一次衣物、打扫一次庭院、上门走访一次的“三个一”志愿服务活动,致力于贫困村庄由经济脱贫到精神脱贫,不仅让他们基本生活无忧,还要穿得“干干净净”、过得“快快乐乐”,生活得更有尊严。
  (刘淑艳)
  
  微山县深化产业扶贫
  增强“造血”功能
  微山县拓展拉长产业扶贫链,增强产业扶贫“造血”功能,确保贫困户实现持续脱贫、稳定脱贫。积极推广建设“就业扶贫车间”,组织贫困人口参与杞柳、渔湖网具编织、玩具加工等生产活动,实现“家门口”就业,打破贫困人口务工就业“不愿出去、不能出去”困局。建成“扶贫车间”1.7万平方米,带动贫困人口450多人,月增收800—1200元。将光伏扶贫与旅游发展、务工就业有机结合,利用旅游停车场、就业车间顶棚建设光伏电站,车间租赁给企业设立扶贫就业点,可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每名熟练工每月收益约1500元;分布式光伏电站可为村集体年增收3万多元,用于贫困户补贴和村级经济发展。将12个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条件好、干群发展愿望强烈的省旅游扶贫村结成旅游扶贫创新联盟,搭建联盟信息交互平台与资金融通平台,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增强1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帮扶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李劲松 高敏)
  
  嘉祥县党建“1+N”
  结对帮扶促脱贫
  为进一步抓党建促脱贫,深化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近日,嘉祥县开展党建“1+N”组团结对帮扶活动,为贫困人员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据了解,当地重点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党建引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思路,组建了一批“1+N”爱心团队,采取多帮一的形式与贫困户精准对接。“1”即每个团队由一名科级干部(或中层正职)牵头,“N”即镇(街)包村干部、贫困户所在村(社区)党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加,构建“政府+公益”帮扶新模式。
  当地各爱心团队按照贫困户“需什么帮什么”的原则,明确帮扶目标和帮扶重点,为贫困户制订个性化帮扶方案。服务形式灵活多样,发挥团队成员自身优势,为贫困户提供教育辅导、健康就医、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通过建立微信群,“认领微心愿、开展微服务”等活动,给贫困户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通过整合力量进行精准帮扶,帮助贫困户实现思想脱贫,培养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能力。
  (孙爱芳)
  
  济宁高新区
  攻坚“零贫困”
  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群众返贫,济宁高新区立足发展优势,采取多项措施建立稳定脱贫工作机制,确保贫困户动态消零。“即时发现、即时帮扶、即时脱贫”,组织各街道、村(居)开展经常性排查,对发现的贫困户立即采取纳入低保、民政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教育救助等扶贫措施,确保人均年收入高于4200元。积极筹建高新区扶贫救助中心,科学使用扶贫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已脱贫贫困户帮扶需求、帮扶效果进行科学分析,与扶贫救助中心对接,实现精准捐助救助。通过与惠普(济宁)软件人才产业基地联合举办贫困大学生专题实训班等,有效改
  善贫困人员就业质量。
  (卞胜军)  
  邹城市
  “扶贫藕”喜获丰收
  近日,对于邹城市城前镇西康王村的11户精准扶贫户来说,是一个充满喜悦的日子,村集体为他们免费分得的藕池里的“扶贫莲藕”喜获丰收。2016年西康王村利用15万元上级产业扶贫资金,按照每户200—300平方米藕池的标准,为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修建了“莲藕种植”扶贫产业项目。藕种的采购、栽植、管理、采摘都由村集体负责,莲藕的销售收入归贫困户个人所有。根据现场采摘统计每平方米藕池收获莲藕3—3.5公斤,每户精准扶贫户的藕池可收获600—1050公斤,按当前的市场价格2元/公斤估算,每户贫困户可增加收入1200—2100元。
  (周传建 李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