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卡夫卡,属于世界的“私人神话”

2017-05-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宋舒白
  读过卡夫卡作品的人,总会从他的字里行间,读到诸如:孤独、恐惧、绝望、威胁、谎言、审判、衰落、毁灭、死亡等字眼,这些文字像暗夜的幽灵一样游荡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构成了他作品的全部主题。为什么会这样?
  在卡夫卡短暂40年里,似乎从来没有看到他生活的明丽,或者说亮色,那怕是一抹。   卡夫卡是犹太人,出生在布拉格,这为他打上终生的烙印,成了他永恒的标签:犹太人,布拉格,仿佛是希腊神话中的巨石与西斯弗斯,彼此成为互为手足的坟墓。卡夫卡生活在无处不在的痛苦和矛盾中,家庭、父母、工作、恋爱、疾病,这一切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力量,宛若城堡的迷宫,任凭他左扑右突,就是出不来,无可奈何只能是“活着死,死着活”。
  他的惨败可以说无处不在。包括他与四个女人的交往。在与女人的交往中,也有过诗情画意,诸如在森林里草地上为米莲娜朗诵诗歌的浪漫和激情,但是这些带着爱情珠露的甜美终究抵挡不了恐惧的折磨,最后只能灰飞烟灭。
  再看他与父亲的关系。对父亲的疏离和恐惧,导致他在最后病重之时,也不愿意将真相告诉父母,不愿意让他们来到身边。
  还有那家职工工伤保险机构。每天一成不变的日程,繁重的工作,使得这个机构成了“令人绝望的合法的阴曹地府”;最后,19世纪西班牙的流感导致他在黄金小巷的出租房里吐出第一口鲜血——肺结核病,这场疾病把他推向“整体上的破产”。这种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卡夫卡的世界,成为“一个禁欲者的时代,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冰冷的时代”。
  然而,这也许正是他的魅力所在,正如加缪说过的一句话:“在一出好的悲剧里,所有的角色都有他们自己的道理。”卡夫卡的不幸,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对这个世界灾难性的独特认知;卡夫卡在作品中消化了他的惨败,铸就了他不朽的私人神话,成就了“一个写作的时代”。他于柔弱中反抗,在死亡中永生。
  从这部传记中还读到,卡夫卡内心力量的强大,其力量远远大于外界向他施加的各种压力;他严格地遵从自己内心世界法则,创造自己的精神生活。
  卡夫卡的好友、编辑他著作的勃罗德对他的评价很准确:“你幸福地处于你的不幸之中。”种种不幸,恰恰成就了卡夫卡私人的神话——“卡夫卡的小说展示的是一个充满幻想而又一丝不苟、严密真实的世界,将会成为永恒的诱惑留在地平线上”。(萨特语)
  《领悟年代:卡夫卡的一生》
  【德】莱纳·史塔赫 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