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公共文化

全方位展示文物之美,突出体验和互动参与

山东博物馆走进公众生活

2017-05-19 作者: 孙先凯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孙先凯
  
  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重点关注博物馆的角色,体现博物馆如何使社会受益。
  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山东博物馆通过公益性文物鉴定活动、年度重磅大展、互动主题活动和流动博物馆四大亮点,向公众全方位展示文物之美。在突出体验和互动参与的同时,让博物馆走进生活,让公众从文物中感悟中国智慧。
知名专家免费来鉴宝
  5月18日上午,山东博物馆南广场西南角有不少收藏爱好者在排队参加“公益性文物鉴定活动”。记者在现场发现,不少收藏爱好者携带自己珍藏的宝贝来请文物专家鉴定藏品的真伪、时代,并且咨询文物收藏的有关知识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据了解,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五位故宫博物院知名文物鉴定专家。他们分别是珐琅器、漆器类文物鉴定专家陈丽华,铜器类文物鉴定专家丁孟,书画类文物鉴定专家杨丹霞,玉器类文物鉴定专家徐琳、瓷器类文物鉴定专家陈润民。
  专家在鉴定过程中向收藏爱好者答疑解惑,更多的是普及相关知识。虽然前来鉴定的“宝贝”不少,但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并不多见。相关专家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收藏中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指导。记者了解到,山东博物馆举办公益性文物鉴定活动已经有七年时间,在提升收藏爱好者文物鉴赏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指导了民间收藏的健康发展。
明代官窑瓷器惊艳亮相
  “世界博物馆日”当天,山东博物馆将联合故宫博物院、江西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举办《御窑·皇家——明代官窑瓷器展》。展出故宫博物院、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山东博物馆极具代表性的明代官窑瓷器200余件。展览是近30年来全国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最为精美的明代官窑瓷器展。
  《明代官窑瓷器展》以时间为序,展出了明代早、中、晚三期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精品。在展览设计方面,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皇家收藏、来自山东博物馆的传世收藏与来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御窑出土品进行对比展出,让观众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皇家正品、传世品与落选品的区别,更好地了解明代官窑瓷器,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展览中最大的亮点是将展出景德镇出土的御窑瓷器——“成化斗彩鸡缸杯”(半成品)。今年是丁酉鸡年,成化元年同样也是鸡年,这件特殊的展品为观众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时空体验。据专家介绍,此次展出的“鸡缸杯”虽是一件半成品,但其釉下青花已全部完成,经高温烧造所得,足以展现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基本风貌和神韵。
  本次展览中有相当数量的大件器物,比如明洪武釉里红折枝桃缠枝菊纹盘,口径约46厘米。这种口径近半米的大盘在展出时既要让观众看清楚它的全貌,更要特别注意文物的安全。山东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大件器物特别设计制作了辅助展具,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同时,也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看清文物的造型和纹饰。
  作为山东博物馆献礼“国际博物馆日”的重磅展览,展览中还向观众展示了明代不同时期的官窑瓷器珍品,如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其造型独特,纹饰色彩纯正,堪称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的珍品。又如明永乐甜白釉罐,瓷器胎体薄如卵壳,白釉甜润具有白糖的色泽,前人对这种白釉较形象地称为“甜白”,为一代绝品。同时展出的诸如明宣德青花螭龙纹蟋蟀罐、明正统青花龙纹大缸等景德镇考古出土瓷器珍品,向观众传达了不同的关于明代皇帝的精彩故事。
社会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逐渐成为公众获取知识、感受文化、寓教于乐的时尚之地。近年来,山东博物馆打造了多项公益活动品牌。
  在“世界博物馆日”当天,两场体验活动在山东博物馆内举办。“塑变柔美,浴火天青——素胎勾青花瓷艺体验活动”,将带领参与者全方位了解中国青花瓷。参与者在老师的带领下,运用烘托主题的方法装饰预先准备好的青花瓷盘素胎,感受其独特的色调美、纹样美以及匠心工艺。瓷盘素胎绘好青花后,回窑烧制成独一无二而又永不凋谢的青花瓷盘。在“书写‘好’文化——字里行间学论语”活动中,参与者制作了论语经典名句乙瑛碑体标红帖,既可以在阅读描写中感悟论语中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感悟中国书法艺术,又可将描红帖作为研学旅行纪念带回家。
  在开展体验活动的同时,流动博物馆也走进了学校、社区。5月18日当天,山东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走进“西营镇小学”,把国际博物馆日丰富的活动带到中小学生身边,宣传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把山东博物馆更多、更优秀的历史文化带进学校。此外,流动博物馆还开到了文庄公租房社区。更多、更优秀的历史文化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让社区居民都能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