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

2017-05-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潘飞
  与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不能像前者那样留下诸多有形、可触的物质遗产。但这种先天的劣势,加上海洋之无穷尽、海上文明之博大精深,倒是造就了这条“路”往往以更为柔性、无形、纷繁的特质呈现在众人面前,或者活在世人的想象、记载和传颂中。
  与所有过往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着墨于史实典籍的通识性图书不同,《穿越海上丝绸之路》的题眼落在“穿越”二字上。既与古老的海洋文明隔空相视,也拓展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另一条通途。所以,“穿越”还是贯通,是协商,是交换,是循沿着一条看不见的“红线”,与世界上每一个友好合作的国家“联姻”。
  2017年5月,“一带一路”论坛在北京举行,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会再次回到世界舆论的“风暴眼”中,向四面八方尽力延伸,并发散它的辐射力、影响力。这一带一路,浅显地说,是用生意铺设中国通往并连接全世界的“商路”。跋涉漫漫长路,坎坷而艰辛,但勤劳的中国人就是用“生意”,重新把中国带回到世界之巅。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万千子民,他们才是这条纽带上一颗颗虽微小但璀璨的明珠。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通过32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串联起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这32个人物,他们是华人和当地人混血的“娘惹”“荅荅”;他们是豪门贵族的后代;他们是文化的继承者……曾经,他们的祖先,从广州、泉州、明州、扬州等港口出发,沿着漫漫的海上丝绸之路,经商,弘法,行医……,将中华文脉中最精华的佛经、瓷器、丝绸、茶叶、中药、建筑、书画、服饰、中文、饮食、戏曲、武术等播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与当地人缔结连理,从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加强异族间的融合和对话。哪怕过去好几代,老字号格外讲究的经营之道、略带异国口音的中文、老家的传统礼仪等仍然成为远方的游子和故乡之间最牢固的纽带,以及他们的精神图腾。
  他们沿着祖先的足迹寻根溯源,将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古老海路无限伸展、绵延:他们继承家族企业、传统工艺的衣钵;他们将古老的刺绣与西方的时尚观念富有韵味地两相融合;他们沿袭师徒传承的仪式将老手艺发扬光大;他们漂洋过海,循着茶香,从南洋回国,寻亲访祖,找回迷失已久的精神故乡;他们在祖先发家的地方将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广播善果,反哺族人;他们把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散播至全世界;他们奇妙地与祖先曾合作过的生意伙伴的后人再次相逢在生意场上……每一个故事都饱含情感张力,颇具传奇色彩,人物的只言片语、赤子情怀,常在不经意间触动你我的心弦。
  从今天的汤姆·潘恩、张帆、丁宗寅的生命轨迹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约翰·科比、伍秉鉴、赛典赤·瞻思丁等故人的身影,也看见中国与世界各国不绝如缕的合作,海上丝绸之路如一条纽带凝结着历史与今天、中国与世界,文明的流转、时空的轮回,彼此交织,勾勒出一幅庞杂、壮观、细腻且感人肺腑的贸易、文明和情感图谱。绵延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纯的空间轨迹,而是一代又一代旅人的生命舞台,更是华夏文脉在茫茫海域划出的一道璀璨无比的延长线。
  通过《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我们看到:海路迢迢,人来人往,融合与共存、传承与创新,一代又一代、一轮又一轮,海上丝绸之路怒吼了千年的波涛,仿佛再次发出华夏文明复兴的最强音,让全世界洗耳恭听!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