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为大学生点亮理想的灯

我省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强起来

2017-05-09 作者: 王桂利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张兴华 刘珂珂

  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汇聚碰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强起来,取得明显成效。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为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省委、省政府将高校德育综合改革纳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大局中谋划推进,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山东高等学校德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形成全员育人意识、增强德育整体实效提供了重要依据。
  山东高校纷纷落实全体教师的育人职责。齐鲁工业大学率先开展“德融课堂”,实施“德智双学分制”,建立“智育”“德育(综合素质)”两个学分体系,把育人融入课程设置、课外生活、社会实践、校园环境之中;济南大学连续9年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内容,实现由辅导员参与到全体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由助困到助困助学助能、由学校主导到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动的“三个转变”。先后组织1272人次走进1852个学生家庭,足迹遍布山东67个县区,以及北京、海南等多个省市。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近年来,我省高校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山东农业大学在教师中开展“青蓝工程”,开展“一对一”指导帮扶,党支部书记每年联系1—2名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针对党外知识分子比较多的现状,开展“同心工程”,建立领导班子联系党外专家制度,定期交心交流,帮助解决问题。
  我省高校普遍建立健全了师德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同时,健全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山东大学实行辅导员行政级别和专业技术职务“双线晋升”制度。青岛大学设立辅导员、班主任专项工作经费,辅导员实行职务和职称晋升双轨制,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建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让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活起来
  2014年,我省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6个方面,以招投标方式开展了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我省启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将高校德育综合改革纳入其中作出统筹安排。各高校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等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让思政课鲜活起来。充分考虑到青年学子的特点,各高校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两微一端”平台,实现对学生群体的“全覆盖”,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寓教育于活动中。山东财经大学实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千计划”,即走进“千村、千企业、千社区”。山东英才学院持续多年开展“三下乡”、西部志愿服务、应征入伍工作,先后输送272名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近800名学生应征入伍。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
  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食堂,保洁员正在认真打扫餐桌上剩余的食物,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餐厅打扫完,“战果”不到一桶。饮食服务中心杨主任说:“是学校开展的俭奢文化教育让学生懂得了节约。”
  这是山东高校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重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目前,已有8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山东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中华民族精神概论》《中华传统文学修养》通识教育必修课,并设置16个文化教学场景,100余个动手体验环节,开展系统的中华文化体验与教育活动。
  “以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形成‘两张皮’。”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黄琦说,“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融合,才能在大学校园落地生根,才能充分发挥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