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屏幕上的聪明决策

2017-05-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胡艳丽
  面对电视、电脑、手机的屏幕,海量信息纷至沓来,但你的生活是否因此变得更美好呢?事实显然并非如此。有众多证据显示,面对屏幕,人们失误频发:拥有更多选择却总是作出错误决策。时间碎片化、精力分散化、思维浅薄化,已经成了信息时代人们的三大顽疾。
  在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什洛莫·贝纳茨所著的《屏幕上的聪明决策》一书中,开篇便有个示例,美国政府发布了一个旨在帮助民众选择医疗保险的门户网站,可供消费者一站式对比本地区可选择的医保价格和功能,希望借此提高民众的医保参保率和满意度。
  但事与愿违,大部分消费者不仅未能挑选出合适的医保方案,反而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就受试者而言,他们平均选择的参保方案反倒比应该选择的方案贵了888美元。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反效果?这与信息过度供给密不可分。人的大脑从来都倾向于简单厌恶复杂,面对众多含有大量专业术语的医保方案,消费者的大脑已经不堪重负,会陷入选择困境,选到满意商品的概率大幅下降。事实上,人类的大脑“宽带”远远达不到信息化的水平,千万别指望你的大脑能像扫描仪一样,同时记录、处理屏幕上的所有信息。书中案例显示,人的大脑带宽只有4±1个单词或数字,若同时处理的任务数超过这个量,就会频繁出错,思考能力下降,错过一些重要信息。
  指出问题,并非为了声讨信息之罪、屏幕之过,而是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古老的动物基因为我们带来的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和认知偏见,以及在屏幕时代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指出解决之方,帮助人们真正聪明地利用屏幕去达成目标,而不是成为信息的奴隶,淹没在屏幕的信息海洋中。
  如今,人们不停地利用电脑、智能手机切换不同的界面,注意力时时被各种信息源打断。在快速切换的过程中,人们也会即时作出各种判断,由于缺乏对信息持续、深度的关注,人们在浅意识状态看似有态度,实则无意识,看似有理性,实则无思考。换句话说,在屏幕状态下,人们作出决策的水平通常低于日常平均水平。 
  为破解上述诸多难题,什洛莫·贝纳茨教授在书中提供了一系列方法指引。比如,鉴于大脑“信息宽带”的有限性,应尽量把页面变得简洁,帮助消费者将各种信息归类,让消费者在点击屏幕的过程中逐步接近目标,而不是在满屏的信息中去寻找,这会更有助于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对于现代商家而言,理解人们的潜意识和决策规律,透过电子产品的“信息屏”去触摸用户的“心智屏”,将极大促进商业营销精准率的提升。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自己,更有助于摒除纷繁的信息泡沫,化干扰为助力,在信息海洋中高效“掘金”,优化决策。总之,谁率先洞察了人类的思维及行为奥秘,科学地利用各种优化工具及方法,帮助人们规避与生俱来的大脑陷阱,跳出种种认知误区,谁就有可能掌握21世界最珍贵的资源,获取人们稀缺的“注意力”,成为信息的主人、屏幕的主人,而不是被屏幕上的信息牵着鼻子走的信息奴仆。
  《屏幕上的聪明决策》
  (美)什洛莫·贝纳茨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