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乡医退出后,谁来填这个“空”

即墨:分级诊疗,下沉医疗资源

2017-04-26 作者: 李媛 宋弢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媛 宋弢
    本报通讯员 于飞翔

  俗称“赤脚医生”的乡村医生,大多年龄偏大、医疗水平有限,随着农村医疗服务需求的加大,各地都开始逐步实行乡医退出机制。然而,天天与百姓打交道的乡医是亿万农民的“健康守门人”,老乡医退出后,谁来守护农村百姓的健康呢?即墨市卫生部门推进分级诊疗结合家庭医生的推广,来探索填补乡医退出的空白。
一个乡医退出600户百姓不便
  根据即墨市卫计局今年的政策,截至4月20日,年满60岁的乡医必须退出而且不能再返聘。家住即墨市田横镇西王村的孙泽生就在今年退出的人员名单里,风风雨雨42载,眼看要离开乡医这个岗位,孙泽生很舍不得。
  “说实话,60岁的人了,不论是体力、精力,干起活来都有些力不从心。关键是我们这些人都不是专业出身,水平有限,而且现在病种越来越多,确实应付不来。”孙泽生说,以最简单的输液为例,原本村卫生室院感条件就不达标,输液时只有乡医一人做决定,一旦判断错误或者大意疏漏,就可能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乡医退出是必然的,他认可上级制定的政策。
  74岁的村民迟秀梅去年查出肺癌晚期,手术后一直在家休养,每天都需要孙泽生来家中给她注射止疼针。迟秀梅说,自己有什么不舒服,家里人第一时间也是给孙医生打电话,哪怕是半夜找他,也来,这么多年了,大家都很信任孙医生。
  同样很“依赖”孙泽生的郑美英老人今年80岁了,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三天两头就得打针吃药。
  一听说孙医生要退了,村里人都在担心:孙医生不干了谁来给他们看病?
  对此,孙泽生也很纠结。
  “不是说我多么重要,但村里的老少爷们看病确实不方便,有个紧急情况也没人能处理。”孙泽生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需要挨家挨户摸底寻访,不了解村里情况的人很难开展工作,而且农村有自己的习俗和特点,即使是简单的一句问诊,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也可能就吃个闭门羹。
  田横镇卫生院副院长孙文捷介绍,原本全镇有54名乡医,按照政策,今年一下子有20名乡医要退出,等于有20个村要面临乡医退出后的就医难题。
家庭医生“接班”
  其实,乡医退出谁来接替的问题,即墨市卫计局早就考虑到了。他们于2015年开始在南泉镇、金口镇、田横镇试点设立第一批中心卫生室,并同步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下沉医疗资源,来满足基层村民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
  即墨市卫计局局长杨岩说,建设中心卫生室就是为了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通过重新布局,来缓解老年乡医退出后造成的医疗服务空缺问题。据她介绍,即墨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各乡镇先垫资建设,验收合格后再奖补10万元。去年,即墨市新建立了21处中心卫生室,今年将再建19处,规划5年内建设100处中心卫生室,实现中心卫生室的全覆盖。每个中心卫生室都基本设置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健康教育室、公共卫生室等,有些中心卫生室还与计划生育、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融合发展。
  除了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镇卫生院还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直接下沉到中心卫生室,并实行基本药物政策及门诊现场结报政策。
  田横镇卫生院的内科主任宋兆刚现在天天都要去卧龙片区的中心卫生室坐诊。除了宋兆刚,该中心卫生室的家庭医生团队还包括两名护士和一个公共卫生服务员,他们主要面向卧龙片区周边5个村4000多人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转诊等服务。
提供个性化服务
  目前,即墨市已成立了142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今年,他们还将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为百姓提供医生签约管理、健康干预、双向转诊等信息化服务,实现“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平台互动预警、签约医生管理、签约医院临床参考、主管部门管理考核”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流程服务。
  此外,即墨卫生部门还为高血压、大病门诊、低保重病人群、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去年11月,即墨市人民医院大沽河院区在周边10个村庄开始试点开展高血压远程监测,医生用手机登录系统就能看到患者血压的实时数据,发现异常时会立即派中心卫生室的家庭医生前去指导,防止突发状况发生。目前,即墨已经在移风、丰城、鳌山三个乡镇卫生院开始试点高血压远程监测,惠及220名高血压患者。
  田横中心卫生院为全镇600余名低保人群发放便民联系卡,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做到有病联系专门责任医生,对于家庭困难的人员给予对口扶贫。对于在院麻醉用药恶性肿瘤患者,他们也提供签约服务,每月随访至少三次,设立临终关怀病房,随时开通绿色通道。
  孙文捷告诉记者,自从成立中心卫生室,田横镇卫生院的月门诊量从不到3000人增长到现在的5000人,过去流向上级医疗机构的患者如今都回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