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财经

蔬菜变成树拼的是技术

2017-04-21 作者: 石如宽 戴玉亮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戴玉亮

  “200多公斤重的南瓜,结果3000公斤的西红柿树,一米长的黄瓜,墙体栽培、多层栽培、岩棉栽培等种植技术,让人过目不忘、叹为观止。”组团来参观寿光菜博会的江西九江游客说。
  “今年菜博会展出的蔬菜、瓜果品种多达2000余种,比往届新增302种,展示新技术、新成果200多项。”菜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王启龙说。
  “科技创新和精益求精是菜博会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历届菜博会都有当时最实用和最前沿的应用技术以及让人惊叹不已的美丽菜景。”菜博会组委会顾问张嘉庆说。
  资料显示,首届菜博会,共展出5大类130多种实物瓜果蔬菜、200多个蔬菜良种。到2002年的第三届菜博会,展出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已达600多种,标准化生产、无公害蔬菜出现在展会上,体现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的一些新技术、新装备在展会上亮相。
  2002年菜博会结束,“下一届怎么办”成为菜博会组委会成员议论的焦点。“突破无非两点,一是引进新品种,二是引进前沿栽培技术。”张嘉庆说。
  组委会成员跑中国农业大学,跑中国农科院,跑烟台。他们在中国农科院发现了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四种“蔬菜树”栽培技术。第四届菜博会引进后种在4号展厅。“当年黄瓜树结出4500根黄瓜,日本的黄瓜树仅结出2500根,我们很成功。”张嘉庆说。
  这些“树”就成了以后每届菜博会的亮点。当年结1600公斤果实、面积20平方米的西红柿树,在第九届菜博会上,结果3000公斤、面积150平方米,创造了世界奇迹。如今,这些西红柿树已经成为菜博会的经典展示。
  菜博会7号厅,白色箱体顶部栽种的西红柿,几枚红色的果实点缀在绿叶中。箱体侧面栽种叶菜,将箱体的拉门打开,可以清楚看到植物的根系。
  菜博会展览部的赵利华说:“根系两边的管道内全是循环利用的营养液,通过喷嘴将营养液雾化并均匀喷洒在根上。多余的营养液可以通过管道再循环利用,整个过程全部自动化,几乎无需人工照管。我们经过多次尝试,现在的营养液配比非常成功,达到了理想状态。”
  “雾培、菜树、太空飞碟等栽培模式,尤其适合缺乏空间和水源的地区,比如说孤岛类环境或者土地严重盐碱化的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很难实现蔬菜自足,有一棵这样的蔬菜树就能满足很多人的需求。除了树式栽培,其他的立体式栽培也能让人们不再为土质而头疼。立体栽培可以让多种蔬菜一起生长,这种模式推广开来可以形成一项产业,又可带动许多新兴行业的发展。”
  第十届菜博会上推出植物工厂。“LED光源人工气候温室(植物工厂)采用全自动电脑设备,根据植物生长需要进行调控,由人工创造出一个自然生态环境,省电省水省土。蔬菜产量比传统种植提高数倍,原本一个月才能长成的蔬菜仅需7天就可成熟。植物工厂全封闭栽培,无菌无虫,植物不需任何杀菌治虫的化学药剂,出产的蔬菜营养价值与普通蔬菜毫无差异。”赵利华说。
  菜博会组委会成员隋申利认为,植物工厂能够生产高品质的有机蔬菜,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今年的菜博会集中展示生物组培技术、椰糠基质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信息化温室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105项,栽培模式87种。赵利华说,从种植基质、展示品种、种植模式等方面,全面汇集展示和交流共享国内外蔬菜产业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理念,促进设施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低碳农业等科技新成果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