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风向

2017-03-31 作者: 孙先凯 来源: 大众日报
  用国际思维向世界说明当代中国
  ●“当今世界非常关注中国,这是中国出版业和文化‘走出去’的机遇,要注重用‘国际化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积极向世界说明当代中国社会的变化,用细节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说。“中国发展变化速度很快,西方读者对于当代中国的变化非常关注。中国出版界要努力成为西方愿意倾听的来源,做好国际表达,用灵活的方式推介,非常重要。以《屠呦呦传》为例,人民出版社对外推介时称屠呦呦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在摩洛哥推介该书阿文版时请中国医疗队到现场演示,并邀请当地有影响力的政界人物为该书写推介词,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能够让当地社会理解和接受中国书籍以及其中的理念。”
293个中国文物展览走出国境
  ●“2011年至2016年,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累计293个,文物入境展览累计116个。”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说。“文物进出境展览日益受到国家元首的高度重视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丰富文化外交、推动文化对话的‘重头戏’。近年来,我国对外文物交流合作越来越活跃,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新亮点。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援外文物保护工程和涉外联合考古成为文化领域“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收获;文物领域国际合作逐步深化,2011年至2016年,从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累计100余件。在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应着力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凸显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全方位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推出一批具有中国内涵、国际表达、创意融合的对外文物展览,并引进一批高水平文物来华展览。”
                 (孙先凯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