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视角复排吕剧《钗头凤》

让更多的年轻演员体验经典,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

2017-03-31 作者: 孙先凯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孙先凯

  虽然是雨天,山东省吕剧院的工棚里也没停歇,舞美队正叮叮当当地忙着为吕剧经典剧目《钗头凤》的复排做舞台造型。在二楼的排练室,几位主演早来晚归,为复排《钗头凤》紧张地准备着,时不时细抠一个动作,打磨一个唱段。这个刚建组半个多月的团队,为复排《钗头凤》上满了弦。
用现代视角去恢复传统经典
  《钗头凤》是上世纪80年代山东省吕剧院以宁夏越剧团的演出实况为蓝本,重新谱曲制作的古装戏。“在当时,吕剧《钗头凤》引起了巨大反响。至今,很多经典唱段依然是青年演员学习过程中的范本。”《钗头凤》复排导演张建业表示,“开始接到这个复排的任务,导演和演员都很有压力。一方面想把经典复原,另一方面又怕达不到经典的高度。”
  确定复排后,张建业找出了吕剧《钗头凤》当年的电视录像和剧本,电视录像并不完整,手抄的剧本也模糊不清。“想要完整地复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部戏的音乐保存比较完整,在音乐框架下,整部戏将近有三个小时。”这又给复排团队提出了难题。“现在,一部戏的时长大概在两个小时左右,要是排一部三小时的戏,观众可能坐不住了。”张建业说。
  “这就需要以现代视角去复排,既要把时间压缩,也要从舞台呈现和演员的表现上更现代一些。”张建业确定了《钗头凤》复排的两个基调。缩短时间,在张建业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删减并不是简单地删除一些戏份,需要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把一些背景性的段落删减掉。”张建业说。
  说起舞台表现的变化,感受最深的是曾经比照着老一辈艺术家而成长起来的青年演员盖勇。他在此次复排中担当主演,他认为复排需要在尊重老一辈艺术家的特点和风格基础上创新。“需要配合着现代的舞美、灯光和导演手法,以现代的视角去创新。”盖勇说,“我认为,致敬经典的最好方式就是演出现代的韵味。”
唱人物不如唱自己
  一部《钗头凤》唱出了陆游与唐婉从相遇到分离、从相思到重逢的凄美爱情故事,从越剧移植而来的这部戏,描写才子佳人、温柔婉转。对于习惯了生活化演出风格的吕剧演员来说,挑战不小。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在排练的间隙,盖勇时不时来两句陆游的诗词。有时突兀,引得众人发笑,缓解紧张的排练气氛。在盖勇看来,背两句陆游的诗词,也是了解这个角色的好方法。“演陆游很过瘾。”盖勇说,“戏曲中的陆游气质肯定不是一般才子的气质。他儒雅、潇洒,有政治的理想,有家国情怀。”
  “《钗头凤》虽然是一部爱情戏,但要从爱情戏的主线中挖掘一下。陆游这个角色背后还是有很多值得深挖的料。”盖勇说。如何深挖人物情感之外的特点,盖勇搜集了很多陆游的资料、诗词和文集。“从他的背景,他所处的社会阶层和环境中,更能丰富这个角色在舞台上、戏之外的形象。”
  饰演女主角唐婉的是山东省吕剧院戏曲梅花奖获得者青年演员吕淑娥,用她的话讲就是这部戏让她又重回到十八岁。在这部戏中,她饰演唐婉从十八岁跨越到三十多岁,“虽然从服装和造型上可以解决年龄跨度大的问题,但这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演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吕淑娥说。
  “唱人物不如唱自己。”吕淑娥给自己定下了这么一个要求,她希望将自己多年的功底和唐婉这一有特点的人物结合起来,“唱出一个有特点的唐婉。”
复排经典更是为了传承
  据山东省吕剧院院长蒋庆鹏介绍,近年来,省吕剧院一直把传承保护、培养人才作为艺术创作的中心工作之一。“复排经典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经典剧目经过几代吕剧艺术家的淬炼,艺术水平高,对青年演员锻炼价值大,对其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省吕剧院积极复排经典剧目,搭建青年演员成长平台,争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为吕剧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在复排《钗头凤》之前,另一部吕剧经典《王大宝借当》已经登上舞台。在复排的过程中,主要角色的扮演者平均年龄不超过三十三岁,不仅唱念做打等基本功扎实,而且扮相俊朗、靓丽,引得观众好评。在这一过程中,多位吕剧表演艺术家前辈的指导不可或缺。在复排中,几位艺术家分别从角色塑造、唱腔身段、舞台调度、音乐配器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高标准、严要求,“为青年演员树立了好榜样,也对青年演员的业务提升有深大帮助。”蒋庆鹏说。
  导演张建业告诉记者,《钗头凤》的复排也要走一个“以老带新”的道路。随着排练的深入,几位曾经唱这部戏的吕剧艺术家将前来现场指导。“帮我们解决一些技术难点的地方,为青年演员查缺补漏。”张建业说,“《钗头凤》的复排难度大,所以我们先期起用的是吕剧院的中坚力量来复排这部戏。等经典恢复之后,我们将复排一个青春版,以老带新,多组演出。让更多的年轻演员去体验经典剧目,让吕剧人才通过经典剧目的复排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