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东营转型升级持续攻坚

2017-03-30 作者: 魏东 李广寅 李明 报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魏东 李广寅 李明 报道
  本报东营讯 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3479.6亿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万亿元,年均增长10%,过百亿企业32家,过500亿企业2家,23家企业入围山东省民营企业百强……这是东营市第七届人民政府五年的数字“答卷”,也是黄蓝两大战略交汇处的经济“高音”。
  “五年来,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东营市市长赵豪志说。
  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资源型城市的代表,面临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态势,东营经济首当其冲,发展压力可见一斑。
  重压之下,东营勇当转型先锋。针对辖区的主导产业,东营加快新型工业化,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成为千亿级产业,工业主导产业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4.3个百分点。“三去一降一补”全面实施,在全省率先开展化工产业“三评级一评价”,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产业质量层次明显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倍。强化创新驱动,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2%,中国和山东名牌产品达到145个,被评为全国质量魅力城市、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连续六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拥有着共和国最年轻土地的东营,在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却已经“老练成熟”。五年时间里,东营被整建制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化率居全省首位。优势主导产业也实现健康发展,万头奶牛场达到5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97万亩,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5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0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涉农行政村全覆盖。
  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营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区正式成立;东营作为沿海高铁和京沪高铁二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列入国家规划;德大铁路、济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五年来,东营抢抓历史机遇,坚定不移抓谋划抓推进抓落实,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实现突破,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成绩已然可喜,而面临今年后五年资源城市转型攻坚期、战略地位提升跨越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东营身兼重任。面对压力,东营“敢于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奋力开创东营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东营将持续发力,着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东营方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四大产业集群规模档次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成为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批新兴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点突破服务业,打造区域性服务中心。着力培育新增长点,东营港石化产业基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区、东营综合保税区、空港产业区、广利港临港产业区、东营高新区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大力强化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
  为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东营将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把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摆上战略位置,构建起“六纵、八横、一环”的骨干公路网,实现东营人民的高铁梦,东营港建成亿吨大港,广利港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吨,胜利机场成为区域性中心空港、国家重要的民机试飞基地,成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打造沿海开放新高地。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使东营的发展更加活力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