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野

一产品、一通道、一服务

山东银行业精准打破三农“痛点”

2017-03-01 作者: 刘兵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 兵

  农村是金融发展的薄弱之处,也是银行倾斜支持发展之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加大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力度。山东作为金融大省,我省银行业围绕“三农”金融发展“产品少、放贷慢、维权难、服务差”的痛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维护农民权益、打造全面服务,助其快速腾飞。
创新金融产品,引导农民
“死资产”变“活资金”

  “一个大棚一年能有3万元的纯利,现在把这个抵押出去,可以建第二个大棚,明年就能收入翻一番。”家住济南市济阳县曲堤镇直河村的李建中,与该村的另一个贫困户一起种植了一个大棚,虽然脱贫在望,但他们还想能有更多的收入,于是去年12月他们在当地银行的帮助下,办理了7万元的大棚抵押贷,解决了其贷款抵押物缺失的问题。
  据了解,大棚抵押贷款是该县针对当地种植大棚的农户,因缺乏抵押物无法获得贷款而专门设计的信贷产品。2016年,人行济阳县支行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广了《济阳县大棚抵押贷款暂行办法》,引导农户财产变资产,李建中成为其中的一位受益者。
  “以往贫困户来申请贷款,我们也是想帮不敢帮,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农业银行济阳县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经济条件差的贫困户来讲,一般缺乏担保人,从金融部门取得贷款的可能性不大。“有了大棚抵押贷款,这些问题就全部解决了。现在,只要大棚种植户提出申请,农户将县农业部门为其颁发的大棚所有权证书抵押给银行,不用担保,银行工作人员就会为农户发放贷款。”
  为配合辖内土地经营权登记工作,济阳支行在济南市辖区还率先开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进“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截至2016年末,该县涉农金融机构陆续发放大棚抵押贷款805.8万元,支持了100户蔬菜大棚生产;发放土地经营权贷款1115万元,支持了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抓住薄弱环节,
打通乡村金融维权主通道

  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屯田社区农村金融消费维权联络点,81岁的李云成说起来此办理业务的经历,直竖大拇指,“这个服务点服务很好,特别是对俺这样的老人周到又有耐心”。
  原来,李云成曾投诉某银行寿光支行不能取出存款、并且银行告诉他存款已被取走。在维权联络点负责人王桂兴的帮助下,李云成到银行调取了全部资料,并回忆起当时取款的细节,最终确认存款已由其本人取走。这个投诉前前后后处理了30多天时间,李云成对王桂兴跑前跑后的服务非常满意,“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服务”。
  据了解,山东省农村金融维权联络点,是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指导当地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或金融协会),依托农村地区金融助农服务点,成立的新组织。该联络点担当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受理农村金融消费者投诉、解答金融消费者咨询、宣传金融法律法规的主要职能。
  数据显示,自维权联络点建成以来,仅潍坊一个市,联络员就累计解答金融咨询1750余件,指导金融消费者合理维权240多次。向金融消费者、农商银行及当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提供金融风险线索38条,直接挽回经济损失270多万元,有效地维护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银行进村入户,
家门口体验全方位金融服务

  2月23日上午10点,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都村的姚玉珍,刚从村头便利店用银行卡取出1000块钱,计划到邻村合作社购买大棚化肥。
  “以前,都是往镇上银行排队取钱,一来一回得用半天时间。前年,俺们村安了POS取款机,大家都在这存钱取钱。”姚玉珍口中说的这个“POS取款机”,实际上是建行山东省分行实施的“慧农通金融生态圈建设”项目。2015年,南仲都村作为“第一书记”联络点,优先享受了这一服务。
  在距离南仲都村只有62公里的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石缝峪村,村头十几平方米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内,不仅有两台ATM,还有一台“多媒体移动终端”,周围的村民都亲切地称之为“庄户银行”。
  “‘庄户银行’不但不土,还很高端,不但能存取款、转账汇款,还能办理网上消费、代理缴费,还能订机票、火车票。”该村村民刘宗峰用银行卡取款后高兴地说。
  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行长吴金忠表示,为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服务品质,他们统筹农村支付环境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金融综合服务点+小面额现金服务”模式,建立了从中支发行库到县域现金管理服务中心,再到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的“新票直通车”和反向循环的旧票定向回收机制,将服务点打造成了面向农村居民的“投新票、回旧票”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