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周刊

修复腐败重灾区的政治生态

2017-02-22 作者: 翟红芬 来源: 大众日报
  □翟红芬

  在腐败重灾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都会发生变化甚至扭曲,其政治生态亟需修复。
  政治生态,体现的是社会政治系统中主体要素之间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状态与总体面貌,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之优劣的综合反映。一定范围内既存的政治生态,会直接影响到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与为政行为。优良的政治生态,能够弘扬新风政风、抵挡歪风邪气,能够营造健康的从政施政环境,是我们应当积极创造并悉心维护的。然而,在腐败重灾区,腐败行为却批量出现,历时长、范围广、影响深,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各要素之间的良性运行,造成了政治生态的严重恶化。
  腐败重灾区,是指出现“集体共犯式”腐败现象,腐败行为形成窝案、串案以至成批量发生的行业、领域或地区,其腐败程度带有系统性、塌方式等标志。腐败重灾区易于造成区域内或行业内的权力长期滥用、监督系统失效、社会政治环境扭曲等,会严重影响和破坏局部政治生态。及时修复腐败重灾区的政治生态,恢复政治环境的“青山绿水”,是解决腐败重灾区诸多问题的基本前提,是促进腐败重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修复腐败重灾区的政治生态,要把总体目标与具体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总体目标是重构政治生态,恢复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环境;而具体要求或实际推进,则需要立足各领域政治制度重建、各专项政治关系理顺、各类别工作推进实施来协调共为。这意味着,修复腐败重灾区的政治生态,既要以零容忍态度、以高压态势遏制腐败现象增长和蔓延,下气力去减少腐败存量,又要积极从正面去引导,加速集聚正能量,形成廉洁反腐的强大政治氛围;既要系统筹划、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又要重设各专项制度约束,强化单项制度的相互配合与综合发力,以形成政治氛围、社会舆论、人心趋向等各方面因素和环境的良好互动局面,最大程度地去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腐败重灾区政治生态的修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一个既破又立的过程,必须坚持破与立的有机结合。破就是要彻底打破并改变长期多层面腐败造成的政治生态扭曲、变形的局面,消除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立就是要修复被破坏的政治生态各具体因素,围绕遏制腐败势头、建立良好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良好党风政风等任务,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去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形成各制度要素与系统环境的协调运行。这就要求,腐败重灾区政治生态重构必须以系统思维和整体意识,重视顶层设计,使宏观与微观、综合环境与具体要素、短期措施与长期规划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发挥作用,避免单项制度的推进并造成力量消解状况。
  在腐败重灾区,党内政治生态自系统与宏观社会环境系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变化甚至扭曲,故而政治生态修复应把全面从严治党、铲除腐败发生的社会土壤、重整政治生态文化等多个层面统筹用力,使之协同推进并相互支撑。
  第一,要有效遏制腐败的多发高发状况。腐败重灾区的腐败行为面广量大,有些已存在的腐败尚处于隐蔽状态,有可能成为滋生新的腐败问题的源头,解决腐败存量必须利剑高悬、强化威慑、猛药去疴,防止腐败行为的继续蔓延。对腐败行为应釜底抽薪,抓早抓小、标本兼治,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决不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以有效遏制腐败增量。
  第二,要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状况与政治生态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腐败重灾区的党内政治生活受到严重侵害,形式化、庸俗化等现象表现突出,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在党内关系中搞亲疏远近、在利益面前结团抱伙,造成党内关系的异化。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形成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是重塑腐败重灾区政治生态的有力武器。修复腐败重灾区的政治生态,必须严格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第三,要抓住关键少数,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局部政治生态建设中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发挥着重要作用。腐败重灾区的政治生态恶化,主要负责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些地方发生窝案串案,有的地方成为腐败重灾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是怎么履行的?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出了事,要追责。”在腐败重灾区的政治生态修复中,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使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监督。要加强责任追究,落实主体责任,以责任倒逼机制促进制度机制的完善。
  第四,要建立健康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是腐败重灾区政治生态修复的棘手问题,关系政治生态修复的得失与全局。用人腐败必然导致用权腐败,腐败重灾区干部制度形同虚设,大量腐败现象的存在会导致逆向、错误的干部任用导向,而错误的干部任用又加重和催生了新的腐败问题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在腐败重灾区政治生态修复中,必须形成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要严格选拔程序,严防带病上岗,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要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新官堕落”。
  第五,要完善制度体系,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是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的关键环节。腐败重灾区出现的种种问题,与改革滞后、体制机制不完善、以权谋利漏洞多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此,腐败重灾区的政治生态修复,应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特别要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如建立权力清单、防止权力滥用等。政治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制度建设,要针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视专项整治,完善制度设计。要通过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从根本上扭转窝案、串案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党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