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产业共推进学校与企业共发展

山东农大搭建校企融合发展平台

2017-02-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王桂利 王静
  
  “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经过在企业学习,动手能力增强了,想法变得实际很多,更理解基层的工作,也更愿意吃苦。”山东金保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雪连说。这学期,食科学院2013级卓越工程师班班长闫晓菲和其他同学正在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山东金保罗公司实习锻炼。
  推荐学生去企业定岗实习是学校和企业运行多年的合作模式。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子,广泛开展各种模式的校企合作,与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惠普公司、亿利绿土地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015年始,学校在探索深度合作过程中采取了“引企入校”的新模式,在人才联合培养、技术创新、产学研对接等方面搭建起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平台。
联合培养实现“无缝对接”
  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人才,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学校依据企业需要和要求,确定专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学生的成长周期。
  “2014年,学院和惠普公司合作,开始在计算机类专业设置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两个专业方向,按照‘3+1’模式合作培养人才,前3年在学校开展理论学习和部分实践环节训练,第4年在惠普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开展学习和实训。”山东农大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李广松介绍。
  2016年,信息学院又与青软实训公司合作,开设通信工程 (嵌入式方向)专业,采取“2.5+1.5”培养模式,学生第1至5学期根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6至8学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训为主的学习。学生实习期间,学校派教师管理,企业派“师傅”指导。
  教师利用到企业技术指导的机会,深入到生产一线,承担企业的技术研发任务,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和教材,将生产实践中的案例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食科学院的张仁堂老师在教学和科研时间之余,在企业担任技术顾问,他带领的“3N”食品科技学生创业团队研发出九州仁孝滋补酒,与山东国仁堂食品合作生产,产品已通过检验并进入市场。在前不久的中国食品科技成果展上,九州仁孝滋补酒从上千件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奖。张仁堂说:“食品科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之一。在与企业联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掘自己的研发方向,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操能力,企业可以实现技术水平及新产品的开发,这是多赢的教育发展模式。”
  开办“企业冠名班”定向培养是山东农大运行多年的成熟模式,如与北京生泰尔集团成立“生泰尔班”,与山东荣昌集团合作的“荣昌班”,与济南正大公司成立的“正大班”,与山东和美华集团合作培养学生的“和美华班”,与山东六和集团合作的“新希望六和实践班”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考核、定岗实习、推荐就业等所有环节,逐步形成与合办专业配套的教材、系列的实训项目、完善的管理规范。
  副校长朱莉说:“学校将企业项目引进课堂‘量体裁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针对性强,真正实现大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大大缩短了企业用人成长周期。”
协同创新实现“零距离接轨”
  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实验室的建设方向,学校和企业共同投资或以企业为主投资,在学校建立相应专业的实验室,这是山东农大“引企入校”的另一重要合作方式。目前学校已与河南大用集团、亿利集团、山东泉林集团等合作建立了5个实验室,实验室由学校管理使用,取得的科技成果共享并可以在企业优先优惠转化使用。共建实验室后,由企业按市场需求提出研究内容、目标,针对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科研人员有目的性地进行研究开发,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成果直接在企业应用,真正做到“接地气”。
  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是学校多年的合作伙伴,经过40多年的发展,该企业目前已成为以秸秆制浆造纸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大型集团企业,但纸业生产的副产品和边缘产品长期以来无从处置。近几年,山东农大与其子公司泉林嘉有肥料公司合作共建了“山东农业大学泉林黄腐酸肥料工程实验室”,协同开展黄腐酸肥料、有机肥及生物肥料研发、应用与相关评价。公司每年提供100万元的研究经费,农业大学与企业的科研人员围绕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联合开展造纸废水的综合处理、利用研究,并就周边湿地生态构建进行规划布局和综合开发,合作培养企业发展亟需的高水平人才。
  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张民教授的团队研发出新型作物控释肥,2004年成果落地后开始与金正大集团合作,进行大规模生产,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自2008年开始,金正大针对企业自身技术需求采取单项委托的形式投入1000多万元,委托学校30多名科研人员为其进行新型控释肥应用试验研究。2016年,由山东农业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金正大集团等单位共同起草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颁布并实施。学校与企业协同技术创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接轨”。
  该校发展规划处处长米庆华表示,山东农大一直以来注重产学研合作,努力使教学、科研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