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瞻望2017:

做到“四个着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7-01-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马越男坦言,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绝不能骄傲自满、盲目乐观,更不可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当前,食品药品安全领域风险隐患还很多,存在问题仍然不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容不得半点松懈。
  我省食药监系统今年的工作思路明晰: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以“食安山东”建设为统领,围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打、建、创”并举、“放、管、服”相结合,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助推食品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2016年12月,省政府正式发布我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绘制了未来一个时期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安全水平、产业发展和群众满意度4个明显提高,打造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之一目标。蓝图绘就、目标明确,关键在于全系统上下要“实”字当头,撸起袖子加油干。
着力强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高千尺离不了根,基层基础是我们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作为一个新建系统尤为重要。
  要加大对县级改革完成情况的督导指导力度,加快推进相关政策落地,努力保持基层监管机构、队伍和人员思想的稳定。要加快推进基层监管机构标准化工程和监管队伍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管机构的装备配备水平,改善监管执法条件,提升监管人员专业技能。
  检验检测是监管的眼睛,是监管部门发现和解决问题隐患、防范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各地要坚持政府办检验检测机构的公益属性,牢固树立“为安全监管服务、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功能定位,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地方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提升检验能力。特别是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来发展检验检测能力,实现差异化发展。
  省局按照“一级开发、多级应用”的模式,规划建设了覆盖主要监管环节的信息系统,最终目标就是打造一个监管数据能够上下流动的“数据中心”,满足各级对数据的获取需要。目前省局服务开放平台已经具备实时与市县局共享数据的能力,“食药云搜索”已经上线试运行,像百度一样,输入一个产品名称,就能快捷地搜索出这个产品许可、抽检、检查、处罚等各类信息。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研判,为政策制定、加强监管提供准确依据。
  目前,省局正在以一个APP集成日常检查、抽验检验、稽查执法等各项功能,实施移动监管执法和办公,今年将在全省推开。各地要扎实做好全省统建系统的应用,并源源不断地将监管数据汇聚到省信息资源平台。要在省局统一框架下,坚持优势互补,积极开展个性化、创新性应用。着力在数据利用上做文章,形成数据利用与系统应用之间的良性促进,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考核是“指挥棒”。各地要将“四有两责”落实情况、基层基础投入力度、工作效果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考评体系,完善考核方式,研究提出兼具科学性和操作性的考核内容及权重。要研究制定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问责办法,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真正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推动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职尽责。
着力防风险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本质上就是对风险的管控,但食品药品安全没有“零风险”,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要以风险管理理念引领食品药品监管,改变传统监管方式,推动监管工作由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主动防控转变、由传统监管向现代治理转型,让监管“跑”在风险的前面。
  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排查隐患,对生产经营者形成压力,不能走形式、走过场。要继续在实施网格化全覆盖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飞行检查、暗访暗查的频次和力度,继续深入推行“双随机”抽查机制,不要强求次数的多少,关键是要提升检查效果,真正起到震慑作用。要深入推进“模块化、规范化、痕迹化”监管,统一监管尺度、执法标准和检查流程,让基层一线的同志都知道检查时查什么、如何查、怎么处置,使复杂的监管事务简单易行。要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和关键环节,实施更加有效和精准的监管,把有限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
  进一步改进抽检方式,实施科学抽样,将监督抽检与日常监管、不良反应监测、投诉举报等紧密结合,提升问题发现率。要紧密结合产品、地域、节令等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抽检,并加强与农口、卫计等部门交流,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处置。要加强后处置,对发现的风险隐患、问题产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确保处置到位。要加强探索性检验方法研究,注重运用标准之外的检验方法,排查风险隐患,发现行业“潜规则”。要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进货检验和出厂检验责任,通过检验检测,重点发现农药兽药残留、非食用物质添加、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等问题,保证源头安全,提升产品质量。
  针对公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持续开展“守护舌尖安全”系列整治行动,保持高压态势。重点整治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生产销售中掺假、冒牌的违法行为,通过产品说明书、标签标识、广告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欺诈行为,篡改保持期、过期食品药品翻新再售等欺诈行为,采用非常规手段掺假造假、规避检查检验的各类“潜规则”。各地都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地产业特点,研究确定整治重点。要全面推行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监管机制,加强部门和区域协作配合,积极与农口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治理,着力从源头上解决安全风险。
  要建立多渠道风险排查机制,充分发挥抽检监测、监督检查、舆情监测、不良反应监测、投诉举报等风险排查主渠道作用,全面收集汇总各层级、各环节、各领域的风险点。要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风险会商研判机制,要建立多层级跨部门的风险会商机制,要加强与宣传部门、网信部门的合作。在此基础上,要合理划分省市县乡各层级监管事权,分清各级责任,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监管的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省和市不能只当上级文件的二传手,不能一股脑将任务全部交到基层。各级的监管责任和监管重点明确之后,每一个层级都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一品一策”“一域一策”,各管各的事,各守各的门,省和市管好风险较高的、比较重要的,县乡管好风险较低的、群众身边的,确保风险管理无缝隙、全覆盖,实现对所有风险的有效管控。
着力抓引领
  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自2014年开始,省食药监局坚持正向引领,扎实开展品牌引领行动和食品安全城市创建,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食安山东”品牌整体形象初步确立,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公众广泛认可。下一步,必须把抓引领作为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一个有效抓手,持续培育典型、创建品牌和打造亮点,通过示范带动,推动监管工作整体提升,引领食品医药产业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食安山东”品牌建设。近年来,各级各相关部门通过持续培育,狠抓“十个一批”创建,在食品安全领域形成了很多品牌点,全省食药监系统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创建力度,拓展创建新的品牌,打造更多示范典型,实现拓点增量。对前期培育打造的食品生产示范基地、食品流通示范单位、餐饮示范店(街区)等各类品牌,按照行业、业态、层次等进行划分,进一步细化完善品牌标准,树立起各领域的标杆,引导同领域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对标、追标,实现连点成线(比如,将青啤作为示范标杆,引领其他酒类企业对标创建等)。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为载体,全域推进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实现由线到面,进一步放大“食安山东”品牌效应。
  二是在各个领域创典型、抓亮点。现在,全省食药监系统的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各领域、各环节、各部位都创造了典型,树立了标杆。要想始终保持走在全国前列,就必须要对标一流、对标先进,打造更多的典型、亮点。各地都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和监管工作,主动挖掘、总结和提炼好的做法,及时进行复制推广,争取在“四品一械”监管、基层基础建设、监管执法能力、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追溯体系、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等不同方面,探索出一到两个典型或者亮点,在全系统争当排头兵。要在打造食品安全城市、开展品牌引领行动等过程中,在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广泛开展示范创建活动,2016年已经部署开展,今年要作为一个重点来推进,争取有所突破。
  三是引领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监管与促进产业发展是互助互进和共利双赢的关系。监管到位了,可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健康发展和企业质量水平的提升,也能给食品药品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进而推动监管事业实现大发展。
  必须坚持监管与服务同步,规范与发展并举,通过加强监管、打击治理、示范创建等有效手段,进一步改善产品供给质量,创造新的供给,满足新的需求,引领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加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主动开展相关工作,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嫁接”“移植”到本地改革中来,大力争取地方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引进、科研立项、成果转化、临床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配套措施。要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程,采取“一企一策”“一品一策”,集中力量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全面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引得进”就是吸引更多好品种、好技术到本地生产;“留得住”就是将新药研究成果本地转化,将优质“青苗”培育成“参天大树”。
着力提升公众获得感
  食品药品安不安全,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老百姓满不满意、有没有获得感,是评判工作的核心指标。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更细更实,让公众真切体验到食品药品安全的持续改善,不断提升获得感与满意度。
  要以“公众视角”改进宣传工作。坚持“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说对话”的宣传工作定位,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创新宣传载体和形式,进一步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展示工作成效,体现监管者的责任担当。
  要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针对不同群体特点量身设计宣传内容,说群众关心的内容,增强可读、可听、可视性,让更多的群众产生共鸣。
  要提升宣传质量。针对社会热点事件,要充分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开展权威回应,敢于向谣言“亮剑”,立足法律、依靠科学、理性表达,增强公众对食品药品新闻宣传的信任感。
  1月18日,《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将正式颁布实施。各地要以此为契机,用好这一有力法律武器,推进“三小”综合治理。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三小”食品治理浓厚氛围。
  各地要结合当地餐饮业发展实际,继续倡导和推广“清洁厨房”、“明厨亮灶”、量化分级等级公示、“寻找笑脸就餐”等有效措施。针对农残超标、掺假使假、虚假宣传等老百姓深恶痛绝的问题,要持续出重拳、下猛药,坚决遏制问题蔓延势头,让公众直接感受到监管部门的努力和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的改善。要联合相关部门,突出抓好旅游景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城市形象。要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费提示和风险警示,回应公众关切。
  马越男强调,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推进监管事业发展,系统自身建设至关重要,必须把系统自身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打造一支敢于担当、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监管队伍,切实为监管事业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