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民:创新达人的创新路

2017-01-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尹素珍 张思凯

  1984年出生的刘兴民,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默默工作、辛勤付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从一名基层变电检修员工迅速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力量,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刘兴民获国家专利授权22项,2015年荣获山东省第九届发明创业奖优秀奖,2016年荣获“齐鲁最美职工”提名、省工会“金牌职工”提名奖等多项荣誉。
  在担任变电设计工作的同时,刘兴民一直负责国网东明供电公司变电站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参与施工新建和扩建变电站工程10多个。在施工中,他从材质入手抓好工程质量,确保一次成优。他每天是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在2013年菏泽东明董庄110kV输变电工程施工中,他曾常驻工地51天,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工程代表国网山东省公司接受国网公司创优评检小组现场评审,被国网公司评为“优质工程”。
  针对直埋电缆屡次遭受外力破坏的“老大难”问题,刘兴民在数据收集、资料查阅、图形绘制、硬件设计、软件编写、安装调试后,经过两个多月的研发和调试,成功研制出一款变电站配出直埋电缆安全监测告警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国内电力行业变电站电缆智能保护“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智能电网电力电缆领域无安全防护的空白,同时结束了东明供电公司“无专利”的时代。
  已获22项国家专利授权的他,深知创新不能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需要更多人开发创新的潜力、实现创新梦想。他通过班组大讲堂向广大员工讲解创新思路和方法,对公司管理创新体制进行了创新,制定了《四三二一》创新管理机制;通过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创新全动员”活动,让公司“人人能创新、人人会创新”。2015年—2016年东明供电公司完成专利授权83项。短短的两年时间实现了该公司专利由“无”到“有”,让公司创新方面的“短板”变成班组建设的“亮点”。发挥了劳模应有的“引领辐射作用”和创新工作室的“共振效应”。
  刘兴民没有豪言壮语,他以一名普通电力工人的情怀,凭着忘我的工作精神、坚定的工作信念,用青春、汗水及满腔的热忱谱写了一曲曲平凡而又华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