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嵌入型社区养老机构是啥样?

——李沧区社会组织成长记

2016-12-11 作者: 张晓帆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张晓帆 
嵌入型社区养老机构来了
  青岛市李沧区沧口街道紫荆苑社区75岁的赵大爷因脑溢血导致左侧偏瘫,平日里需要有人陪同康复,但是老伴儿还要照料小孙子,于是赵大爷入住离家十分钟距离的青鸟颐居长者照护中心,中心提供了专业护理和康复医疗服务,每天下午,老伴都会接来孙子陪他做康复训练。
  青鸟颐居长者照护中心是紫荆苑社区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建成的李沧区首家嵌入型社区养老微机构,不仅有执业医师、康复师和专业护理员,还与三甲医院实现了双向转诊,护理床位可以走医保报销渠道。该机构除了为周边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护理照料之外,还通过日托和助餐等居家养老服务方式,辐射到社区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群体。比如社区老人都可以来中心“搭伙”,每顿餐费8元钱;中心可以为社区老人提供送餐、助浴、理发等居家养老服务,送餐到家只需10元钱。生活依赖度高的老人入住小型养老机构,依赖度低的老人可以白天在机构活动晚上回家,也可享受机构的专业为老服务。
  紫荆苑社区书记王平介绍说,紫荆苑由火车北站拆迁安置的6个社区合并而来,“两委”成员7人,服务居民6900多户,“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居委会事务繁多,因此尝试把可以交给社会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
  以养老为例,社区老年人集中,许多老年人尤其是瘫痪、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的老人不符合居家养老条件,而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绝大部分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环境去养老。为此,社区引入了设在小区内的嵌入式养老机构。
  目前,紫荆苑社区共有5家社会组织,涉及到养老、阅读、公益服务等各类社会事务。“不仅促进了社会管理,社区自治意识也更强了。”王平说,现在,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通过社会组织来分解社区事务也更专业高效了。
  由于居民需求面比社工专业服务面要广,在专业社工的帮助下,社区正在组建自己的志愿者团队——紫荆花志愿服务队,将专业的工作方法融入社区服务中,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接地气”才能有发展
  “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会给社会组织帮扶对象打电话,组织打分,询问社会组织的帮扶是否到位。”王平说,下一步,社区计划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健全对社会组织服务的反馈和培训机制。
  青岛鹏程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校为紫荆苑社区提供心理咨询、知识讲堂等服务,负责人杨云峰坦陈,“社会组织是在满足特定需求中建立并完善的。我们要想成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之一,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他认为,“接地气”特别重要。以前讲课,上面在讲,下边不停往外走,后来团队吸取教训,邀请专家教授结合案例分析讲《黄帝内经》,老年居民一边听课,一边用微信叫其他老伙计一块上课。
  “这一年,我们入户探访调研、组织活动以及个案跟踪,逐渐渗透融入了社区,这几个社区里的群众对社工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颐居长者照护中心副主任马弋丁看来,是否能敲开门,决定了社会组织能否活下去。从被误认为是搞传销的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到社区居民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变化的背后,是团队成员为融入社区所作的各种努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最令社会组织头疼的还是资金问题。目前,基层组织购买服务成为多数社会组织运作资金的主要来源,这一单一渠道掣肘着社会组织的发展。
  杨云峰说,社工组织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加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杨云峰团队目前也正在尝试在服务中增加低于市场成本的项目,维持社会组织运转,比如在免费的画作培训结束后,为有兴趣的居民提供更深入的实践学习
进一步发展需制度保障
  “还没开始谈,社区书记开口就问项目要不要钱。”“社工项目落地到了社区,我们为了给居民服务,采购了一批物资设备。但社区认为,这是他们出钱购买的,物资应归社区管理和使用。”“社工的专业服务时数的统计有自身规律,更应该在服务对象身边,而不适用在工位上每天打卡上班……”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推介、承接政府服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和制度保障,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还有不少需要磨合、解释、沟通的问题。
  马弋丁表示,最近广东省刚出台相关文件,从顶层设计角度保障了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监督考核、购买内容、程序流程的标准、指南也很有操作性,他希望山东能借鉴。
  “如何建立购买规则,如何做一个有效的购买者,是一门功课。”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说,进驻社区的社会组织成长关键是理顺二者的契约关系。如购买者要明确买的是项目而不是机构,也不是人,社会组织和所服务的社区是一种平等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在明确了这些以后,买方将会避免出现监管过度,或者把自己当成管理者的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