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含量不高就业门槛低零风险就业

泗水:扶贫车间吸纳千余名贫困户就业

2016-11-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王德琬
   通讯员 包庆淼 报道
  本报泗水讯 “村里整村搬迁,土地都流转出去了,一亩地一年660块钱,没有地种了,在家闲着也没事,这里干活不累,还有很多乡亲做伴。”76岁的王富春是泗水县泗张镇罗家庄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年前丈夫因脑出血导致偏瘫,村里给办理了低保,王富春在扶贫车间里加工纸花,一月能收入300多块钱,“这些钱够我们吃饭的了。”
  扶贫车间位于村头的一处楼房里,是县里的“就业创业扶贫点”。泗水县扶贫办主任马云河说,“这只是我们县里的其中一个扶贫车间,其他镇村还有100多个,全县有1000多名贫困户在扶贫车间里打工,主要是做一些毛绒玩具、手工艺品,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规定,家庭妇女不耽误接送孩子、照顾家庭,对年龄也没有限制,不少老人也来这里干活。”
  罗家庄村作为泗张镇第一个实施创业就业扶贫点的试点村,已吸纳就业人口20余人,主要是年老体弱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的老龄贫困人群,这部分人群虽已享受了国家相关政策救助,但因无法进行体力劳动,没有收入来源,很难脱贫。
  泗张镇政府与威海万仕德工艺品有限公司长期合作,采取扶贫车间进村、家门口就业的脱贫模式,依托来料加工、手工制作等“庭院经济”,发展创业就业扶贫加工点项目,创业就业扶贫点采取由村集体出加工场地,镇政府统一配备桌椅、音箱、饮水器等必要设备,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培训的运作模式,主要对一些毛绒玩具、仿真花等一些工艺品进行初加工。这种工厂进村、生产进家的扶贫脱贫模式,具有技术含量不高、就业门槛低、零风险就业的优势,可以让贫困户摆脱时间和地点的束缚,贫困户既可在家中加工,也可在创业就业扶贫点加工。
  马云河认为,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一个地方的快速发展,一定伴随着产业的崛起。因此,泗水县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把扶贫到户与培育增收产业结合起来,围绕“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居民有活干、有钱赚”的目标,突出农村新社区、贫困村、城镇就业弱势群体等重点,不断做大产业总量,扩大就业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