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订单孵化探出引智招商新路

威海南海新区为12所高校建设研究院,设立16万平方米项目加速区

2016-11-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任松高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刘昌勇

  初冬时节,在位于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和南海高中之间的大片空地上,工人们在“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的建设工地上加紧施工。明年底,这里将出现一片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12所高校的科研大楼比肩而立,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顶尖专家带领的团队在这里向一座座科技高峰发起挑战。
  这12所高校全部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成员单位,威海南海新区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联合北京高科共建国家级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围绕山东省重大研发计划或科技攻关计划,与联盟高校共建省级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
  “目前我们已建设了20万平米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蓝色创业谷’、总建筑面积16万平米的科技产业加速器,待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投入使用后,近60万平米的科创城、孵化器、加速器呈三足鼎立之势。”威海南海新区科技局局长鞠红伟说,“今后投资者哪怕只有一个创意,就可以与科创城的12家高校进行对接,一旦研究成果出炉,马上就可以进入‘蓝色创业谷’进行孵化,孵化到一定程度,还可进入科技产业加速器。政产学研实现无缝对接,资本和科技达到完美结合,‘订单孵化’将成为引进企业落户的新模式。”
  作为国家战略海洋经济新区,威海南海新区立足于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高地,将“高精尖专特新”领域作为产业打造的主攻方向。为了尽快扶持培育一批高端企业,威海南海新区建设了拥有20万平米孵化场地的蓝色创业谷,是省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孵化器。
  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今年6月,威海南海新区科技产业加速器正式成立,以快速成长型科技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充分满足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的新型空间载体和服务网络,主要引进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开发等科技型企业,目前进驻科技型企业10家。
  “加速器的服务发展方向是在已有的服务基础上向延伸性服务升级,全面满足快速成长企业对灵活的物理空间和高效的技术、政策、咨询、融资、信息等服务的需求。同时,整合国家和各级政府创造的有关政策条件,打造区域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帮助企业克服各种成长障碍,加速成长,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威海南海新区科技产业加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明波说。
  威海南海新区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扶持服务,
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和“特聘专家”资助计划,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对内,对接国家火炬中心,建立对京招商处,加强与中关村联系,承接国内尖端科技。对外,主攻韩国、北美等国家和地区,抓好韩国产业园、北美海外学人交流中心建设,引导海外优秀人才及优秀项目落户新区。
  威海南海新区汇集10多位国家千人计划、泰山学者、泰山产业人才等领军人才,均携带高端科研项目、高层次创业团队来此创业,转化科研成果。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比利时人约翰·文在威海南海新区建立了一支跨国界的专家团队,里面有来自西班牙、瑞典和法国等多个国家的特聘专家,公司已成为全球三大太阳能光热发电关键部件尖端技术的拥有者之一,生产出了国际领先的高温真空集热管。许国昌及其团队研究的遮掩环境下实时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卫星导航反射信号遥感技术世界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