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城事

完善辅具适配制度打造残疾人高端创业园地

多措并举为残疾人生活添砖加瓦

2016-10-20 作者: 禹亚宁 牛远飞 来源: 大众日报
  生活不便、就业困难是残疾人面临的最严峻的两大难题,生理、心理与经济的多重压力让不少残疾人举步维艰。济南市市中区残联正是从残疾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完善辅具适配制度,为残疾人生活提供一份专业帮助;打造残疾人高端创业园地,让有追求的残疾人有了圆梦的舞台。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残疾兄弟姐妹生活添砖加瓦,让他们少了忧心,多了舒心。

  □ 本报记者 禹亚宁 牛远飞
    本报通讯员 石 蕾

辅具适配为残疾人提供方便
  “大爷,根据您的情况,可以选这款电动轮椅,您看这个靠背可以调整,还有小餐桌。”9月22日,在市中区残联辅具适配定点机构济南舒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康复员一边给前来挑选轮椅的张大爷检查身体,一边向他介绍轮椅功能。
  家住党家庄的张大爷因患病造成下肢功能障碍。“市面上的轮椅不是不合适就是价格承受不起。”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轮椅,张大爷几乎再没出过门,多出门晒晒太阳都成了老人的奢望,市中区残联的辅具适配工作满足了老人心愿。当天,在经过仔细挑选、试驾,最终适配点决定为张大爷量身定制一款市场价值4450元的电动轮椅车,由于张大爷是肢体一级残疾并享受低保,按照《2016年全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实施方案》和《济南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意见》规定,他只需交个人负担10%的部分,即445元。轮椅定制好就能出门了,张大爷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就在同一天,患有二级听障的王宝(化名)也在位于大观园的辅具适配点换上了心仪的助听器。标价3000元的助听器,只花900元就能拿到,以后换电池还有优惠补助,王宝说辅具适配给自己生活添了好帮手。
  不只是张大爷和王宝,目前,市中区已有453名残疾人通过辅具补贴购买到所需辅具,其中300元以下的辅具适配补贴327人,300元以上的辅具适配补贴126人。
  市中区一直把残疾人辅具服务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开展,不仅按适配要求组织专家评估小组集中时间深入社区(村、居)进行入户评估,组织听力、视力残疾人到定点机构进行前期验配,每当残疾人来办证、申请救助及社区康复服务需求调查时,就同时做好辅具方面的需求登记,为辅具适配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记者注意到,不少前来适配的残疾人手中都有一个“小绿本”,区残联副理事长高存娟介绍,市中区为辖区内每一位残疾人都印制了《济南市市中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指南》,工作流程、辅具补贴目录、报销比例等相关内容都在里面,翻开小本本关于辅具适配的知识全知道。辅具适配是个专业活,为了让残疾人用上最合适的辅具,市中区举办了全区辅助器具评估适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全区共有199名基层辅具工作人员经考试合格取得了《济南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评估适配培训登记册》,有了“上岗证”。
  帮手好不好,用了才知道,辅具适配交付残疾人1—3个月内,市中区还会组织基层辅具适配人员会同定点机构进行回访,对残疾人辅具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征询意见,使残疾人更科学、合理地使用辅具,让“好帮手”发挥最大作用。 
打造残疾人创业“梦工厂”
  9月末的阳光暖洋洋地照进七贤居6排8号新彩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王新磊正用毛笔精心在瓷瓶上描绘山水画,患有听障的他工作起来显得特别投入。2014年在外学艺五年的王新磊回家创业,资金、场地都是大难题,此时市中区齐鲁七贤文化城伸出了橄榄枝,免房租等优惠政策免除他的后顾之忧,专心投入创作之中。如今,王新磊已被评为“济南市工艺美术大师”,他创作的新彩瓷砖也成了抢手货,为他带来将近10万元的年收入。
  在齐鲁七贤文化城这样的工作室还有20余个,涵盖书画、纤维编织、鲁绣、紫砂壶制作、陶瓷彩绘、民俗陶艺、掐丝珐琅多个艺术领域。残疾人创业梦想的实现,得益于市中区残联“企业+残联+学校”三方协作创新举措。园区提供创业平台,学校给予专业指导,残联则是其中的润滑剂,不仅提供财政与政策支持,还成为各方联系的纽带。从2014年5月开始,齐鲁七贤文化城就为全省工艺美术类残疾学生免费15年提供3000平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并在残联的协助下设立了孵化基地服务中心,配有档案管理室、政策咨询室、创业专家指导室、就业专家指导室、会议室等,集中为进驻基地的残疾人创业团队开展服务。同时配有1000平方米的室内展厅,用于为各进驻团队提供产品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空间,此外,基地还与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达成协议,今年已有21名基地残疾创业者接受了职业学院的集中知识培训。
  三方共同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年,5月28日,首届残疾人工艺美术作品展在齐鲁七贤文化城创业孵化基地举办,200余件美术、书法、陶艺、珐琅彩、手工艺作品惊艳亮相。6月,又有2支孵化基地残疾人创业团队在市中区第四届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创业大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文化城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会根据入驻业态的扩展,继续扩大基地面积,为更多的有创业梦想的残疾人朋友提供扶持,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此外培训力度也会不断加强,争取每年培训文化创业残疾人30名,并吸纳残疾人文化从业不低于25人。
  “实现残疾人高端就业,让残疾兄弟姐妹生活更有尊严。”市中区残联调研员邓洪雁谈到,他告诉记者下一步市中区残联将进一步与文化城和特教学校合作,以相关专业为支撑,面向职业人才需求多元化的市场,积极拓展就业门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满足残疾人事业和人才市场需求的残疾人创业体系。
  无论是辅具适配为残疾人增加助手,还是提供平台帮助残疾人圆梦,市中区残联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残疾兄弟姐妹也能享受到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