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用脚步拉近心的距离

——菏泽开展“双联双创”活动的实践

2016-10-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国栋 吴宝书

  群众在心中的位置有多高?对群众的情感有多深?
  菏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用自己的双脚丈量。
  激发他们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的,是菏泽2015年8月起开展的“双联双创”活动,即“单位联村(社区)、干部联户,创建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群众满意工作业绩”。“双联双创”旨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化、具体化、长期化。
  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菏泽视察时,对市、县委书记殷切叮嘱:“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菏泽用“双联双创”的扎实举措和实际成效交出了答卷。
脱下西装,换上“农装”
  10月6日,还在假期中的菏泽市体育局干部谷晓华,又来到所联系的鄄城县李进士堂镇田楼村,看望6名患尿毒症的村民。“‘双联双创’要求每月至少拿出三天深入村户开展工作,我一有空就来看看。”谷晓华说。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怎样使党组织翔实地了解每一位群众的所需所盼,作好针对性服务,是个紧迫而艰巨的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双联双创”堪称破题之举。
  这项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覆盖的广泛性。菏泽“双联双创”办公室综合组组长王海龙介绍,根据要求,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中央及省驻菏单位全部参与联系村(社区),上述单位党员干部全部参与联系户,覆盖全市所有村(社区)、覆盖每个村的所有户。一村一个公示牌、一户一个联系卡,让每户群众随时联系到人。“这确保了能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及时顺畅地体察社情民意。”他说。
  联系是手段,目的和核心是根据群众实际做好服务。田楼村6位尿毒症患者,每人每周要做3次透析,费用2000元,每个家庭深陷贫困。谷晓华四处奔走,请专家会诊,协调两家医院提供免费透析和用药。他又发现致病原因是村民食用了不合格食盐,在他联系下,两吨精盐免费发放给村民。
  为使联村单位有钱为群众办事,菏泽市级财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09亿元,为427个市直部门单位联创村每村至少安排一个20万元的项目。目前,总计440个项目已完成191个。
  联系群众,需要督导考核机制来保障。菏泽市县两级分别组成巡回督导组,开展常态化明查暗访和督导检查,列为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目前,有两个县区及22个单位被列入重点督查名单。曹县、鄄城、巨野、成武等县还规定,考察干部时既到所在单位考察,又到联系村考察,凡联系村群众满意度不达标的,不予提拔重用。
  在一整套机制的激励督促下,全市1299个部门单位、7.9万名党员干部走进5811个村(社区)、195万户家庭,他们脱下西装、换上“农装”,面对面沟通,办理民生实事2万余件,化解矛盾3200余起。
  对菏泽的探索,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东奇评价:“双联双创”开辟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绿色”途径,找到了有效、有力和管用抓手,走在了全省前列。
强堡垒,转作风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等问题甚为突出。“双联双创”活动直指这一软肋。
曹县邵庄镇安庄村的联村工作组组长王春芝,对一年前安庄的景象记忆犹新: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委大院破败不堪……村里事业不旺,17年选不出两委班子。
  整治落后,先要建强班子。近1个月时间,王春芝和联户人员挨家挨户走访,最终推选出村里的能人袁正杰任支部书记。袁正杰不负众望,流转村里近2000亩土地搞起了大棚蔬菜,200多名在外种菜的村民回乡包棚创业,村民在大棚打工,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要力争3年到5年内,一半以上的村级党组织建成群众衷心拥护的优秀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菏泽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40个,已整顿转化401个。
  要创造群众满意工作业绩,进一步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是题中应有之义。“双联双创”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菏泽广播电视台的李丰华,联系的是省级贫困村牡丹区黄堽镇邓庄村。这个从没去过农村的城里人,从下乡第一天起,就穿上最朴素的衣服,推上自行车,变成地道的乡下女子。为帮村里重新连接黄堽镇至小留镇的唯一一条洙赵新河大桥,以往见了领导都绕路走的李丰华,径直闯进市长办公室说明情况。眼下,筹资403万的新大桥已竣工,村民称它为“丰华桥”。
  曹县农商行董事长翟忠庆告诉记者,刚开始时行里个别同志不理解,觉得有下乡“闲逛”的时间,还不如多见几个客户。但当大伙走进村里,看到贫困农民真实的生活窘况,目睹困难户能有活干、有钱赚的喜悦,再也没人说这些话。
  作风一转天地宽。在全省群众满意度调查中,2014年年中仅排名第16位的菏泽,2015年底一跃升至第3位。
去穷根,助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在扶贫。作为欠发达地区,菏泽仍有91.4万人年收入在省定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约占全省1/3。
  “‘双联双创’为精准扶贫搭建了有效平台和载体。”在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蔡维超看来,“双联双创”能让全市上下主动推动工作下沉、资源下移、力量下倾,聚焦帮扶对象的精准管理、帮扶措施的精准实施和脱贫政策的精准落实。
  由此,脱贫攻坚成为“双联双创”的核心任务之一。就业扶贫点,就是这一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独到办法。
  在鄄城县彭楼镇彭楼村,联村的市国土局等部门投资20余万元建起两个扶贫车间,承包给村民郭瑞霞搞服装加工,80多名村民前来打工,其中贫困户36人。贫困户林素金告诉记者:“家门口打工,计件算工钱,每月收入2500多元,还不耽误农活,不耽误接送孩子。”
  目前这种做法已在全市推广,共建成就业扶贫点1562个,直接安置和辐射带动15.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1万人。
  村集体经济匮乏、收入低,是贫困村的典型特征,到去年底,菏泽仍有2405个年收入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成为制约脱贫致富的一大瓶颈。
  消除空壳村,菏泽各地也探索出了新路。郓城县陈坡乡杨寺村是省定贫困村,联村工作组利用上级扶贫资金,投资建设40个蔬菜大棚,承包给贫困户。没有承包能力的可以转租,年底分红。村支书杨广宪介绍,除了分红和结转租金,其余的收益全部归村集体,今年村集体能收入近10万元,村里的公益事业开支有了着落。
  “双联双创”精准扶贫,让基层发展动力不断蓄积。一年来,各联村单位帮助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1128个,33.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上半年全市新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657家,“一村一品”特色村、“一乡一业”特色乡镇分别达到432个和40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38元,增长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