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投入315亿元“全面改薄”

总投入逾420亿元,涉及9765所学校,460多万学生受益

2016-10-13 作者: 王桂利 报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桂利 报道
  本报济南讯 到2018年年底,我省计划总投资420.9亿元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涉及9765所学校,将使460多万学生受益。到今年8月底,已累计投入资金315.8亿元。9月20日,全国“全面改薄”现场推进会在兰州召开,我省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重大教育民生工程,是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按照我省“全面改薄”规划,到2018年底,计划总投资420.9亿元,建设校舍2139.5万平方米、运动场地2207.7万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483.9万件(套),涉及9765所学校,将使460多万学生受益。到今年8月底,已累计投入资金315.8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75.0%;校舍建设开工率77.9%,竣工率59.2%;设施设备采购完成率71.8%。
  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均成立“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办事机构,将“全面改薄”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层层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将“全面改薄”纳入省对各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一次全面考核,实行量化打分,督促市、县政府履行“全面改薄”责任。根据教育部“全面改薄”专项督导办法,加强日常督导制度建设,制定配套方案和细则。今年5月,分5个专项督导组,对15个市实施督导评估,有效促进了工作。同时,健全阳光监督机制,建立“省—市—县—校”四级管理网络,实时全程监控全省9765所改薄学校的改造进度。
  明确重点难点,强化各项政策保障。一是重点解决“钱”的问题。省级财政规划投入85亿元、市县财政规划投入253.6亿元,用于“全面改薄”,并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利用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学校建设。同时免收中小学校舍建设涉及的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12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低学校建设成本15%左右。将奖补资金分配与工程进度、督导考核情况挂钩,还聘请第三方开展建设资金使用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重点解决“地”的问题。每年从全省用地规划中单列部分土地指标专项用于“全面改薄”;新增用地指标、盘活的存量用地和增减挂钩节余用地指标等优先用于“全面改薄”;加强闲置教育用地置换、再开发利用等工作,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全面改薄”项目建设需要。到8月底,共解决学校建设用地指标1.25万亩。今明两年我省在用地计划中预留土地指标2万多亩,主要用于解决大班额和“全面改薄”,实现了中小学建设用地应保尽保。
  三是重点解决“人”的问题。着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及时补充空编、缺编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目前,全省已有1.29万个周转编制用于中小学补充教师。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开展师范生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推行中小学教师编制“县管校聘、市域统筹”管理改革,促进教师按生源分布调配与流动。鼓励中小学校长、教师到农村任教,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倾斜,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问题。
  四是重点解决“安全”问题,确保把学校建成安全工程、放心工程、绿色工程、阳光工程。
  我省坚持协同推进“全面改薄”,将“全面改薄”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一同推进。通过大力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为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将“全面改薄”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带动农村改薄学校尽快实现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