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供给侧,山东金改显成效

2016-09-14 作者: 李铁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 铁
    本报通讯员 王雅琦 吕文涛

  作为我省金融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金改22条”)瞄准供给侧,推出了一系列有力度、有突破的改革措施,将全省金融改革发展提升至新阶段。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金融办主任李永健表示,要继续贯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要求,全力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服务现代化、便利化、普惠化。
强供给:
提升传统金融行业服务水平

  把保险卖给农民,对于保险公司曾经是个难题,而现在却不愁销路。在滕州市界河镇幸福楼村,村民孙光勇告诉记者,到了投保期,不用挨家挨户宣传,大家都主动咨询购买保险。
  孙光勇所说的保险是指我省开展的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以保险公司赔付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价低造成的种植损失。自2015年春季开始,滕州市累计投保面积达27.19万亩,25035户参保农户自交保费729万元,共获得赔付2925万元,户均增收877元。
  从全省范围来看,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养老保险等产品服务不断创新,保险供给持续优化。在蔬菜目标价格保险之外,藻类风力指数保险、海产品风力指数保险、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牛奶价格指数保险、海参气象指数保险等相继推出,章丘开发中药材、沾化开发冬枣、东阿开发肉驴等地方特色均可得到保险覆盖。2015年,我省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7.74亿元,是2012年的2.07倍,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长19.5%。
  不仅仅是保险,地方金融组织正在深耕“三农”和小微企业客户,强化基层金融服务的供给力度。7月26日,枣庄市台儿庄区恒信嘉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方案获得批复,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已覆盖全省137个县(市、区),实现了全省县区全覆盖。截至6月末,全省已有110个县(市、区)设立了国有参(控)股的融资担保公司,机构县域覆盖率达到86.13%,业务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调结构:
优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

  主要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资本市场发展薄弱是我省金融改革前的现实情况,调结构成为贯穿金改三年的重点任务。省金融办副主任初明锋表示,“金改22条”出台以来,我省直接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五年以后,山东直接融资规模增量占比预计达到30%,实现直接和间接融资相对均衡。
  继续发挥银行业融资主渠道作用。山东积极协调落实降准降息、金融支农支小、促进民间投资等国家政策,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创新抵质押物等措施,推动银行机构改善和创新服务,深入挖掘资金供给潜力,努力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36万亿元和6.31万亿元;本外币贷款增量连续7年均超过5000亿元。
  在间接融资之外,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2015年,全省股票、债券两项直接融资达到4591.7亿元,是2012年的2.53倍;今年上半年达到2681.2亿元,同比增长57%。
  这与我省积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有直接关系。全省上市挂牌数量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上市公司达到259家,比2012年末增加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从无到有,已发展到461家;区域股权市场进入快车道。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自2013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融资200亿元,挂牌企业总量达到747家,比2012年末增加631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353家,总市值540亿元,展示企业达到1537家,实现多元化融资35亿元。
  我省还大力推动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工作,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创造基础条件。2015年全省纳入规范改制范围的企业3.55万家,全年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达到4155家,占11.72%;今年上半年又改制了1720家。
抓改革:
为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金改22条”发布后,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全省金融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金融重要决策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金融改革创新、地方金融监管、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3年来,按照营造环境、夯实基础的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制约金融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政策、信用、法制、人才等发展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金融业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各级普遍将金融业发展情况纳入考核范围,省级层面将普惠金融发展指标列入地方政府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金融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财政金融联动效应明显加强,通过贷款风险补偿、鼓励上市挂牌、保费补贴、发展政策性担保、设立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较好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市场资金的杠杆作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数据信息库建设顺利推进,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初见成效;青岛、潍坊、威海、德州、荣成五市成功入选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
  地方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取得突破。山东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目前全省17个市、137个县(市、区)已全部独立设置金融工作机构,并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牌子,承担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同时建立完善了事前审核、年度审查、分类评级、高管约谈、行业自律等监管制度,并加强与中央金融监管协调配合,初步构建了上下协调、完整覆盖的区域金融监管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这开创了省级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的先河,为实现中央和地方分层有序监管、促进地方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