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野蛮生长”是必经之路

2016-08-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左丰岐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先后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引发业内关注和讨论。今后,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补贴减少、准入门槛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告别“野蛮生长”,迎来一轮优胜劣汰的洗牌。这是一场必须经历的洗牌,有助于洗清行业乱象,早日回归理性。
  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产销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09年以前的不足500辆发展到2015年的35万辆。2016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1.5万辆,销售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9.8%和122.8%。预计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
  由于绿色、环保的要求,汽车电动化不论在国内还是全世界,都是大势所趋,但是,国内电动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却要归功于补贴政策。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因国家的补贴政策获得快速发展,最突出的就是数量激增,技术也有进步。
  但是,补贴政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补贴政策激励和准入门槛较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大量企业一哄而上,出现了重复建设、低品质、同质化产品现象严重等问题,甚至出现了企业骗补的情况,行业乱象重重。
  从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一方面是拿不到补贴的低档“三无”老年代步车类,另一方面就是拿到补贴、价格贵得离谱的电动汽车,虽然其中有些企业做得不错,技术也较先进,但真经也仅在这少数企业手里,绝大多数企业只是磕磕绊绊地追随。
  近年来,有的企业为了快速投产,快速拿到补贴,或是用老年代步车升级变形而成,或是用普通的汽油车直接改装而来。这些企业对电动汽车最核心的电池、电机、电控等系统根本无心、无力去研究,对于因动力系统改变、重量分布改变带来的力学特性改变,更是懒得关注,只是盲目随大流。可以说,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出现,压根就不是为了让消费者开的,而是骗取补贴的工具。
  所以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必须尽快调整,强化优胜劣汰机制,让大浪淘尽行业乱象,把有限的补贴用到刀刃上,促进核心技术创新,让企业拾起工匠精神认真做事,一项一项地攻克难关,新能源汽车行业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