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标准宴席,跟秀妮家一样办”

用村规民约固化群众共识,陵城构筑乡村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2016-08-10 作者: 张宇鸿 杨鹏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宇鸿 杨 鹏
    本报通讯员 冯冬梅 王砚才

  7月2日,德州市陵城区产业合作区胡寨村村民魏书风去世,家人找到红白理事会:“不用棺材,不见白,标准宴席,跟秀妮家一样办。”
  华秀妮是当地公认的孝亲模范,结婚17年没跟公婆红过脸。二老先后瘫痪在床,她像女儿一样伺候。6月26日,77岁的公公胡开岭去世。考虑到胡开岭在村里辈分最大,族里人也多,华秀妮和丈夫本想“让公公风风光光地走”,但村里不久前刚刚通过了村规,规定不雇鼓乐队,不用棺材,不用架孝的,不扯孝布戴孝章。犹豫再三,夫妻俩觉得,丧事办得再风光也只是给外人看的,家里还有个患病多年的大哥需要他们照顾,于是把预定的棺材、孝布全都退了,整个费用节省了近万元。
  “秀妮都带头了,咱们还穷讲究什么排场啊!”不少村民深有感触。农村陋习改观不少,陵城区当地干部却保持清醒——采访期间,记者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哪个村没有制定村规民约,哪个村的乡村文明成果就不会长久。
  农村经济发展了,精神文明也得跟上。“但光党和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行,还得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为全社会的共识。”陵城区区委书记马俊昀表示,“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有些政府买单、群众不买账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陵城区给出的答案是:把“传家宝”拾起来,走群众路线。
  村规民约的制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群众代表会、全村群众大会,在初稿的基础上再次修改,最终经过全体群众表决通过。村规民约形成小册子发给群众。在安德街道,小册子还囊括了村里人的电话号码,兼具黄页功能,成了居家必备。
  目前,陵城区所有乡镇(街区)、村居都设立了红白理事会,规范了婚丧嫁娶的环节程序和标准。以前孙镇东金村为例,红事300元一桌,烟不超过10元一盒,酒不超30元一瓶;白事180元一桌,烟5元一盒,酒10元左右一瓶。
  在全省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陵城区得到9.44分,在全市11个县市区排名第1位,全省132个县市区排名第11位。该区基本实现了“村户收集、镇区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格局。
  村规民约小册子不是发下去就完事了,制度的生命力来自执行力,激励起关键作用。一方面,陵城区每年度搞文明评选,设立星级文明街道、星级文明胡同、星级文明户等多个奖项,召开群众大会,当场唱票,当场公布结果。另一方面,对置之不理、明知故犯、我行我素的,不罚款,罚面子,实行通报制度。真正实现让拉后腿的脸上无光,让走在前列的脸上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