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调整景区业态打造“深度旅游”

周村实施古商城提升改造工程 

2016-07-19 作者: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马景阳 报道   游客从周村古商城景区瑞蚨祥门前走过(资料片)。
  □本报记者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孙德志 胡新广

  “两条街上转一转,无税碑前站一站,大染坊里看一看。”曾几何时,游客参观淄博市周村古商城,整个行程可以用这几句话概括。这种“打水漂”式的游览体验,让周村旅游颇显尴尬。
  5年前,河南郑州的邱琨来周村古商城旅游。“记得那一次,由北到南逛完整个景区,只用了一个小时。”今年5月1日,又一次来到周村的邱先生逛了大半天仍然意犹未尽,“这一次感觉完全不同,周村古商城比以前更好玩、更耐看了,不仅增加了很多新的景点,旅游元素和景区业态也更加丰富,我打算住两天好好逛逛这个举世闻名的旱码头。”
  如何改变过去走马观花式的快餐旅游,让游客来到周村能够慢下来、留下来,是景区决策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周村区委书记韩昆山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深厚文化和传统积淀的周村古商城将成为旅游热点。建设好古商城,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提款机,比建设几个见效快的企业更有长远和现实意义。要不断完善旅游要素,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下,就要舍得真金白银投入。以国内一流标准定位古商城的发展、建设和服务,未来5年,周村将再投入20亿元,以一批重大优质项目推动景区业态转型升级,让深度游成为新常态。
  近两年,周村克服财力不足的困难,陆续投资10亿元,对古商城景区进行提升改造,景区面貌日新月异。位于银子市街的游客休闲广场,由一个破败的四合院改建而成,现已成为融茶馆、小吃馆、剪纸艺术馆、趣味小屋、老电影博物馆等于一“院”的游客必游之所。景区内一条原本籍籍无名的小胡同状元新街,被妙手打造成汇集各地特色美食的小吃一条街。就连有着百年历史但渐趋式微的周村大集,也于2014年7月迁至古商城西侧,繁盛程度更胜从前。
  周村古商城保护开发指挥部总指挥胡军介绍,时间充裕的深度游,表面看取决于游客,实际上由旅游的内容和品质来主导。如果游客能在景区找到身心的契合,就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停留。为此,周村古商城大力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并发展个性化、多样化、参与化的民俗旅游项目,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景区的服务功能,也有效扩大了景区的规模体量。
  街道不能变宽,但街道两侧的景点和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却可以变深、变厚。“前店后厂”式的四合院是景区内的主要建筑。特色四合院及博物馆群的建设,成为当前古商城核心景区提升改造工程的重头戏。“五一”期间,开张半年的周村老电影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一件件古老的放映机、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为游客带来光、声、影的完美体验,既有浓浓的怀旧情节,又充满现代科技时尚元素。
  10年前,景区内还是淄博艺术博物馆“一馆当家”。现在,一个规模庞大的博物馆群正在渐趋成型。景区充分利用北方四合院建筑的独特结构,与鲁商文化、丝绸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内容进行嫁接,打造主题四合院及博物馆群。目前,老电影博物馆、和静斋旗袍博物馆、琉璃工艺体验馆已投入使用;票据博物馆、古民居博物馆、周村历史文化展示馆正在施工建设。景区内已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四合院共有11处,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
  从现在开始,周村旅游将重点放在了古商城核心景区提升改造、二期工程完善配套、三期工程丰富提高上。景区内的三条主街目前已有了全新的功能定位:大街将被打造成“丝绸文化街”,重现周村作为“丝绸之乡”的盛景;丝市街定位为“手工作坊体验街”,豆腐坊、铁匠铺、木匠铺、花灯坊等传统手工制作将被搬到街上,让千年古城活起来;银子市街将改造提升为“休闲娱乐街”,并将状元府现有的民居院落升级改造,建设主题民俗客栈,真正以空间换深度,让游客不虚此行。据介绍,到2020年三期工程完工后,景区面积将由最初的19.7公顷扩增为44.7公顷,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以上。届时,周村古商城将真正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
  通过对景区业态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周村古商城的变化有目共睹:景区内能够让游客停下来驻足观看的景点,由开发初期的两三处,增加到现在的十几处;餐饮、特色小吃不再只是周村煮锅,长安印象小吃城、四不巷文化创意餐厅红红火火,逛一城即可食四方,并且涌现出咖啡馆、酒吧等时尚消费元素;周村烧饼、周家老染坊老粗布、福王红木艺术品、陶瓷琉璃等特色旅游商品让人爱不释手,游客的旅游体验较以前有了显著提升。
  现在,外地游客游览古商城的平均时长,已经从10年前的几十分钟,提高到现在的一整天。但是胡军说,当前周村旅游还有一大“窘境”,就是过夜游人数偏少。“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游客能够在周村住下来,感受‘夜游古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