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潘鲁生民风民艺汇民情

2016-07-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潘鲁生 1962年生于山东曹县,艺术学博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
  潘鲁生 迎春
  他与民艺结缘,三十年痴心不改,默默坚守民间文艺使命,开展民艺研究与保护实践,同时作为山东工艺美院院长,积极推进大学民间文艺的传承,个人也在探索和创作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并取得丰硕成果。其文化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成果填补了一些专业领域的空白。2016年6月,潘鲁生当选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我自青年时期与民间文艺结缘,30多年来,田野调研、采风创作以及一系列当代艺术的探索,都离不开乡土田野上民间文艺的哺育和滋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定执着地行走在民间文艺道路上,与党的文艺路线、文艺精神引领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建党95周年之际,回想从烽火硝烟到和平建设、改革开放等党领导下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关注民间文艺、繁荣发展民间文艺是党一以贯之的一条重要文艺路线,这种对民间文化命运、民间文化创造、民间文化种子的关切深刻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人、艺术家,即使在历史必经的社会文化转折阶段,仍续存着我们民族文化的薪火。
  延安文艺运动时期民间文化思潮就曾发展到一个高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任务和方向,“我们的美术专家们应该注意群众的美术”包含“民间”的社会定位。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理论高度上、现实剖析上,进一步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党高度重视民间文艺的传承与发展,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与扶持、思想理论的引领,都为民间文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的编纂,到新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以及《手艺农村调研报告》,每一个项目都历时近十年,卷帙浩繁,规模庞大,在这个过程里,除了专家学者的文化自觉与学术坚守,与党和政府的持久支持、鼓励倡导是分不开的。回顾党领导下的民间文艺发展历程,回想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经历,由衷感到,民间文艺是有形的,它在乡土,在民间,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民间文艺也是无形的,它在民心、在民情、在民智,是民间文化之魂,是我们的中华文化立场,连结着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凝聚着中华民族深沉博大的创造力。虽然经历变迁、经受冲击并依然面临挑战,但我们相信,中国民间文艺的复兴之梦必将实现。      ——潘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