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聪明式的擦边球难成气候

2016-07-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左丰岐

  日前,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正式成立,目的是通过协同技术、装备、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突破,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也意味着国内电动汽车行业终于认清形势,开始扑下身子研究基础的关键技术,依靠技术创新解决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推动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因为,业界已深刻地意识到,仅靠小聪明式的擦边球成不了大气候,必须解决基础性问题。
  过去的很多年里,电动汽车行业和众多的生产商都纠结于电动汽车的“户口”问题,进不了国家机动车公告目录,不能办理机动车上牌,上路就是非法行驶,不上路就是废品。除了少数企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外,众多的厂商还在打着擦边球搞着低速电动车,不仅市场空间小得可怜,连驾驶者都受连累:到底该走哪条路?机动车道,还是非机动车道?其实,人们心里有杆秤,早就给这样的电动车定了位:老年代步车。没人敢开着这样的电动车上高速,出远门,仅限于接接孩子、买买菜,这样的市场有多大,可以想象得出来。
  早些年,业界还天真地想象,我们的电动车与全球的电动车几乎同处一个起跑线,我们也有理由实现弯道超车,在电动车领域可以保持或超越国际水平。但是,几年过去了,同一个起跑线的伪命题已经无情地被击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了什么是貌似。特别是特斯拉问世时,引起的业界的惊呼还记忆犹新:电动车也能这么快、这么贵,还能这样玩。
  回首这几年的电动汽车发展路径,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企业把过多的资源放在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扩张上,而忽略了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没有实质提升。最关键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许多核心技术仍然技不如人,尤其在整车性能与续航能力上,还是被甩了几个街区的距离。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经说,“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任正非的这些话也很合适用来解释电动车面临的产业性困境,虽然电动车领域的研究还远远没到达无人区。
  过去的电动汽车行业过多地纠结于解决一些表象的问题,包括一些打着“互联网+”旗号招摇的企业也是如此,由此,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也一直如影相随,造成了今日的困境。但是,转机已经来了,电动汽车行业应举全行业之力突破基础性的关键问题,提升电动汽车的性价比,这也是电动汽车普及的前提。因为,无论哪个行业都是要靠真功夫吃饭,而不是靠小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