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大学生就业如何扣紧供给侧

◆就业结构性问题凸显◆新兴行业需求空间很大

2016-06-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肖 会

  “一些专业的学生就业确实遇到困难。”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魏建国说,从就业形势感受到了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影响。
  聊大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设有机械、汽车、交通3个系、5个本科专业,以往就业率在95%以上。今年,汽车厂家招录数量直线下滑。一家重型汽车厂2012年在全国招录大学毕业生7000人,仅聊大汽车学院就可推荐就业150人左右。2015年,该企业在全国招录降至500人,该学院的推荐名额也仅有5人。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众多行业企业进入调整期。去产能,不仅伴随人员的分流,还有接纳就业能力的萎缩。
  “就业压力大是事实,但对我们化学专业的学生影响不大。”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副书记、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宋兴民认为,一些行业的调整期,正是产业转型升级期,去产能的过程裁汰的是一般性岗位,升级的过程恰恰需要更多专业技术人才。
  以化工业为例,山东是化工大省,化工业转型升级为化学系专业人才准备了就业岗位,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的毕业生中,43.9%的学生考研,42%的学生在大三就与企业签订招录协议。
  据麦克斯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连续3年来,教育、医疗、信息产业等知识与服务密集型的现代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吸纳就业能力强,而建筑、传统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则面临挑战。
  “众多新兴行业和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空间很大,但需要大学生有真才实学,这就需要大学教育在专业设置适应供给侧改革,适应企业的需要。”魏建国说,高校要架起连接供需两端的桥梁。
  在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21个专业,一直保持了95%以上的就业率。无独有偶,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的学生,有25人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供周到的服务,两会结束后被北京中国职工之家等酒店录用。 
  26岁的张龙,是聊大毕业生,大三他就跟随老师参与工业机器人研发。毕业之初,他和很多同学一样,把眼光盯在北京某大型国有企业,但是一直没被录用。之后进入聊城鑫泰机床有限公司,成为一名设计师。几年来,他成长为公司领军人物,“独霸”一条生产线,他不在,这条生产线就要停。
  “顺利就业,一方面得益于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得益于放下身段。不能总是盯着一线城市和国有大型企业,而不肯选择中小新兴行业。只要能够转变观念,励志开拓,就业空间仍然很广阔。”张龙深有体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