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豆何时才花开?

金黄的苞米粒炒开了花,像极了“金豆开花”的样子……

2016-05-31 作者: 姜国乐 孟一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文函 报道   ▲5月26日,记者和孔庆荣母子一起给菜地浇水。
  □记者 孟一 报道   翔天机械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岗位让孔庆荣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 本报记者 姜国乐 孟 一 
    本报通讯员 刘海韵 郝龙臣
  
  “妈,别人家的娃都是听着爸妈讲的故事入睡,为啥你都不给我讲?”
  “因为妈没文化不会讲故事啊,而且还得种地、上班、给你洗衣服做饭。”
  “好吧,那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玉皇大帝因武则天称帝的事勃然大怒,令四海龙王3年内不得降雨,好心的玉龙王见大旱之下民不聊生,就私自下了场雨,被玉皇大帝发现后压在了石头山下,还在山前立碑留字:‘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后来,人们为报玉龙王降雨之恩,纷纷踏上了一条寻找金豆的路……”
  5月25日入夜,曲阜市陵城镇玄帝庙村陷入了深深的沉寂。在贫困户孔庆荣家里,一盏忽明忽暗的白炽灯不断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才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张新发为撬开妈妈孔庆荣整晚没说过一句话的嘴,用自己刚学的故事逗妈妈开心,也在苦苦等待属于这个家的“金豆花开”。
不畏贫而畏志亏
“人没了,家就是个空房子”

  贴着红色瓷砖的高大门楼,整洁宽敞的农家小院,穿着简洁得体的女主人……踏进孔庆荣家的第一印象,很难让人与贫困户的“帽子”联系在一起。可走进近100平方米的大客厅里,眼前却只看到一台小彩电、一台冰箱和一桌一椅,其它房间更是空空荡荡。
  2014年,是孔庆荣至今都不愿提起的年份。短短半年时间,主掌农事家事的婆婆和打工养家的丈夫相继因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去世,没有任何征兆,“天”就这么塌了,让刚盖起来没多久的新家瞬间失去了守望的幸福。
  “家是啥?家是人。人没了,哪还叫家,一个空房子而已。”说话没出三句,孔庆荣就开始抽泣,“娘走得急,俺就是砸锅卖铁也不想再失去男人,可两个星期花进去八九万块钱,他还是眼都没睁就走了。”孔庆荣的丈夫去世时年仅38岁,在农村,正是干活出力的年纪,家里的顶梁柱说没就没了,让只身带着两个孩子的她几近崩溃。
  眼瞅着母亲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除了碎碎念就是发呆,家里2亩多的农田也长出了半人高的杂草,当时正读初中的女儿张亚萍再也坐不住了,退学开始照顾妈妈和弟弟。
  “妈,我就不是块读书的材料,出去学点技术养家正合适,还是让弟弟继续读吧,不然以后娶个媳妇都难。”女孩懂事早,父亲的突然离世更是让她一夜长大。为安抚母亲愧疚的心,她总会这样笑着劝慰,可每每转过脸去,眼泪又会不争气地滑落。
  就这样,破碎的家庭因突然断了所有收入迅速沦为贫困户,而总也摆脱不了的心理阴霾,则成了一家三口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的症结所在。
  不畏贫而畏志亏,人一旦没了心劲,再好的政策也难出效果。
  “之前听说过有吃扶贫羊、扶贫苹果的,好好的产业扶贫项目,因为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被吃了个精光,啥作用也没起到。”提起一蹶不振的孔庆荣,村党支部书记张忠义忍不住叹了口气,他说,孔庆荣虽不属于这个类型,可推荐工作她不做、推荐培训她不学,一道心坎卡住了她的脱贫路。
治贫先疗心
定制岗位“造血”扶贫

  5月24日早上6点,孔庆荣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了床。虽然前几天刚因下地干活扭伤了脚踝,可还是坚持一瘸一拐地到厨房给儿子煮了一小锅粥,然后匆匆赶往村东头的曲阜市翔天机械有限公司上班。
  在空无一人的车间,清晨的温差让孔庆荣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她抓紧裹起工作服,熟练地开启一台压铸成型机,在工厂正式开工前一个多小时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重拾工作、赚钱养家,源于养育幼子的母性,也得益于送岗到户的扶贫政策。去年中旬,了解到孔庆荣赋闲在家一因怕见人的心理负担,二因照顾孩子、农田满足不了蹲点上班要求的现实问题后,陵城镇扶贫人员找到了她过去工作的翔天机械有限公司。
  “扶贫先扶志,才能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我们的建议是给孔庆荣量身定制一个岗位,在不歧视、不辞退的前提下,允许她自由掌控时间,该农忙的时候农忙,该照顾孩子的时候可以提前回家。对于这种用工作抚慰心灵的做法,企业很快答应了。”陵城镇党委委员刘成金告诉记者,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贫困家庭干事创业的热情,培养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和意志,是脱贫的第一步。
  贴心的工作安排让孔庆荣找回了生活的节奏,街坊邻居的关爱,则让她渐渐鼓起了笑对明天的勇气。在那段心情跌至谷底的日子,街坊邻居不仅没有一个人在背地里嚼舌根,不论谁看到形单形只上下学的张新发,都会主动把他接上车;家里的八分地的葡萄,村里的种植户们更是在村两委的号召下排起了班、轮流看护,收获时葡萄一粒都没少……
  儿子坐遍了百家车、门厅踏破了百双鞋。因为担心孔庆荣娘俩想不开,村妇女主任、村里的女党员、周遭的女街坊经常不约而同地去她家串门,嘴上说着“买菜路过,顺道来给你聊聊天”,其实就是想通过闲聊帮孔庆荣舒舒压、透透气。
  “大伙儿的好意俺都看得出,咱也不能白瞎了人家的心意。”过去只知道工作的孔庆荣开始从头学起种地、做饭这些农活和家事。把没精力照料的葡萄改种了玉米和小麦,再加上低保和旱涝保收的工资,这个家终于开始有了起色。
精准扶贫开“中药”
9个贫困娃有了新姊妹

  “妈,等我有钱了先去买辆车,带着你到处去玩玩。”一天放学,张新发撂下书包抛出这样一句话,让孔庆荣的心忍不住一颤,原本心思细腻的她知道,心病不医难自愈,低迷的状态和阴郁的情绪还会传染,孩子这样的“孝顺”并不见得是好事。
  玄帝庙村位于陵城镇东部,紧贴着曲阜市城边,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良好,村民的日子大多过得很滋润,张忠义介绍,全村206户已经至少一半家庭买了小汽车。对于正值心智成长期的张新发来说,生活条件的差距和缺少父爱的现实正越来越多地占据着他的内心,成为一种不稳定的因素。
  “咱不怕生活苦,就怕教育不好孩子。”孔庆荣不断流露出对儿子的亏欠之情:长身体的时候没肉吃;答应儿子去2公里外的公园看摩天轮,一拖就是几个月;功课和心理辅导更不用提,整晚整晚地零交流就是因她在反复琢磨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生怕孩子被没文化的自己带偏了路。
  贫困家庭儿童的成长多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高度自立自强、成为人生的强者;要么随波逐流,甚至走上歧途。这受制于孩子自身的意志,更取决于教育和引导的方式。
  扶贫能否见长效,看当下更看未来。关注到贫困家庭教育和心理现状的陵城镇早早的开始谋划一场结对子行动,鼓励镇里20多岁的青年干部主动报名,帮助全镇9名站在人生岔路口前的孩子。与此同时,镇内学校也都明确将贫困儿童纳入心理和课程辅导重点,一张保护网正越织越密。
  如果说,产业、金融等物质扶贫更像西药,吃下去就能立竿见影;那么,精神扶贫则是一剂“中药”,见效慢,但直指病根。
  “精神扶贫,治的是‘自卑’、‘自闭’的心病,除的是‘等靠要’、‘扶不起’的懒根,先治好比物质更贫困的精神,扶贫领域的精准政策才能精准施效。”村民张思营的家就盖在玄帝庙的旧址上,做了一辈子教师的他是村里的智囊,对扶贫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用一句歌词给曲阜市虽尚且零散,但已步上探索道路的精神扶贫点赞:“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人有精神老变少,地有精神土生金。”
  时钟跳到夜里9点半,一轮明月悄悄爬上窗棂,张新发讲故事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终于,在一个大市集上,细心的人发现有商户把金黄的苞米粒炒开了花,像极了‘金豆开花’的样子。于是,众人聚在一起爆爆米花,太白金星移开大山,玉龙顺势一跃腾空,再降甘霖。”孩子的呼吸声慢慢变得平稳,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