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

城阳区探索装配式建筑

2016-05-17 作者: 肖芳 矫超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肖芳 本报通讯员 矫超

  近几天,青岛城阳区棘洪滩街道韩洼社区居民孙绪润发现,社区经济适用房的建筑工地与众不同:没有飞扬的尘土和刺耳的噪音,不见零散的钢筋、混凝土、保温板,而是一块块成型的墙板、楼梯等“零部件”,工人们像搭积木一样,在塔吊等机械配合下把这些“零部件”组装成一栋栋新的楼房……
  “这样搭起来的房子,靠谱吗?结实吗?”干了一辈子泥瓦匠的老孙很是困惑。
  实际上,老孙看到的拼装盖房,是城阳区正在探索的“装配式建筑”。这种新型建筑方式,因其安全、高效和绿色,正在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崇。
  与以往建筑方式不同,装配式住宅其实就是建筑工业化,按照一定的标准,在专业的工厂批量生产楼梯、墙体、外墙面砖、窗框等构件,而不必在施工现场浇筑,然后将生产好的部件运输到项目现场,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拼装组建,就像“搭积木”一样,构成整体住宅。韩洼社区经济适用房项目,是城阳区首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该项目预计今年12月30日竣工,将为韩洼社区130多户居民提供住房。
  该工程项目经理上官玉明介绍,整个工程有叠合板、楼梯、空调板、阳台板、内外墙等约3000块预制部件,装配率达到50%。相比以前仅楼板和楼梯的预制不同,韩洼社区经适房引入了墙体预制,将对住宅品质有所提升:首先,传统浇筑式建造主要靠手工现场浇筑抹灰,黏合度低且精确性差,而工业化生产使用的建筑构件精度更高;其次,机械压制的外墙、保温、垫层组合的三层墙体的精度、密实度和保温性能远超人工现场加工;第三,墙板在生产时两端都留有钢筋,拼接时将墙板间的钢筋按照插口紧密咬合在一起,然后再灌浆,做到双保险,提高建筑安全性能。
  “如果说现场浇筑住宅的误差以厘米计算,那么产业化住宅的误差仅以毫米计算,这让产业化房屋的质量绝不逊于目前的现浇住宅。”上官玉明表示。
  对此,城阳区质监站副站长孙明基表示,装配式建筑采取了统一标准生产出来的零部件,比现场施工更加平整光洁,出厂之前都要通过质量验收,结构精度和建筑质量更加有所保证,可以避免很多楼盘尤其是小楼盘常见的墙体脱落、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 
  除了建筑质量有所保证,装配式建筑也因其高效和环保特性受到推崇。上官玉明表示,开发企业选择“工厂化造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节省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施工方面,装配式建筑摆脱了以往“看天施工”的局限,现场不再有脚手架,工人的工作简化为吊梁和铺设模板两个步骤,不仅可节省三到四成的工期,还可大大节约用人成本。“按照目前的效率计算,预计可以减少近一半的劳务用量,如果将来实现100%产业化,预计劳动力用量可降低近九成。”
  此外,这种新型建筑方式还可以让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产生率几乎为零,由于减少了现场浇筑和材料运输等环节,扬尘、污水、噪音的产生量也明显降低。
  装配式建筑“拼装”两字的背后,实际是一场建筑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据孙明基介绍,房地产业本来产业链就长,能带动50多个产业、2600多种产品。未来,住宅如果可装卸、可更新,将成为工业品的摆放平台,对工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因如此,在青岛,大力推进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和方向,正越来越清晰——早在2014年9月,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就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大力推广以装配式建筑为主的建筑产业化,规定2016年开始,装配式建筑项目占全市住宅开工总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
  “但是应该看到,装配式建筑目前仍是新鲜事物,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青岛市城阳区新世纪预制构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学明表示,“比如成本,本来新结构的成本会降低10%左右,但由于现在还没有实现规模生产,工人操作又不够熟练,所以成本优势暂时没有显现出来。”该公司是山东省目前生产混凝土产品品种最全、产量最高的生产型骨干企业之一,也是青岛市首家生产装配式建筑预制产品的企业,目前的瓶颈是成本高、产业链不配套,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装配式建筑技术是青岛推进建筑产业化的主要实现形式。下一步,青岛将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以产业园区建设为基础,以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为推手,大规模推进工业装配化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