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新理念·新实践

创新 看邹城如何“转动能”

2016-05-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开栏语:“十三五”时期,中央提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引领发展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灵魂和主线。
  近年来,孟子故里邹城市围绕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在推动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引领意义、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从即日起,本报开辟“新理念·新实践”栏目,进行系列推出。
  
  □吕光社 张长青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培育经济增长、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最优选择,工业化发展历程证明,越是创新活跃的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内生动力就越旺盛。
  作为曾经的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邹城被冠以“煤城”而闻名遐迩,丰富的煤电资源一度占据了全市财政收入的90%以上,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创造了城市发展历史的辉煌。但伴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因煤而兴的邹城,也面临着煤化工产业、煤机械制造产业为主体的传统产业结构制约,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系邹城兴衰和长远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应对问题的良方,更是推动发展的引擎,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只有在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才能占得先机、赢取主动。”谈及邹城未来的发展道路,邹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胜明态度鲜明。
  源于对创新发展的深刻认识,近年来,邹城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着眼于引进新技术、培育新业态、创建新模式、发展新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以“四新经济”为代表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把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作为核心任务,相继提出“三化统筹”“五化融合”创新发展思路,使创新融入这座古老城市的发展基因,激活改革源头,点燃跨越引擎,迸发转型活力。在煤炭行业利润、利税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下,邹城经济社会依然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保持双位数增长。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0.6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7.14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新跨越。
  
  培育新经济锻造转型新优势
  提到酵母,家喻户晓,但作为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发酵行业却一直以来鲜为人知。
  坐落在邹城白马河畔的国家级高新技术生物企业山东圣琪生物有限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甘薯资源,运用独创的5项国家专利技术,采取全球首创的甘薯渣生物酶法联用技术,使甘薯渣顺利转化为酵母所需的糖原,形成了以淀粉及淀粉制品、酵母、酵母抽提物、培养基、生物饲料和生物有机肥为主的六大产品板块,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无到有,再到成长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亚洲第二大酵母生产基地,圣琪仅用了3年时间,创造了生物酵母行业的发展传奇,成长为撬动中国酵母行业格局的核心力量。然而成就这一传奇的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国有传统煤炭生产企业——山东宏河集团,集团立足于企业转型发展,坚持创新项目发展战略,谋求产业发展新突破,形成了多元化布局、跨行业经营、多业态发展格局,实现了由单一经营管理模式向混合型经营管理新模式转变。
  如果说,圣琪生物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那么工业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崛起,则代表了邹城高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邹城智能装备产业园区,作为龙头企业的山东诺博泰智能科技公司,快速成长为集计算机传感器、控制和图像处理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国内领先大型系统供应商。伴随着山东省第一家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启动和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专业孵化器的运行,未来三年,邹城将孵化机器人企业3—5家,招引系统集成商、配套服务企业40家,建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
  立足打破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的束缚,邹城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实现经济转型的核心任务,加快发展以“四新经济”为代表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华鲁生物医药产业园、尤特尔新型生物催化剂、圣琪生物工程、恒华慧谷消防产业、太阳宏河纸业项目、红星美凯龙等一大批高新项目正迅速改变着邹城的经济底色,初步形成了以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产业集群。截至目前,邹城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84家,占据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一半以上,其中国家级41家,实现产值及工业产值占比逐年跃升。
  
  转换新动能再造跨越新引擎
  随着机器的隆隆声,一个个结构复杂砂型模具经3D打印机打印后,神奇地展现在众人眼前。这一技术使铸造模型的时间从以往的20多天缩短至20个小时,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而这仅仅是金鼎实业搬迁扩能项目的一角。
  从一个生产铸件的传统民营企业,到现在拥有世界领先水平3D打印技术及两条自动化铸造生产线和一条树脂砂铸造生产线,产品标准直接达到国际标准,生产的各类汽车、机械和风电零部件80%出口国际市场,“退城进区”的金鼎实业公司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奠定了行业领头品牌的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同类产业提供技术平台,全省多家铸造企业正“闻香而来”。
  “经济转型不是否定传统产业,而是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先进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改造工艺、更新设备、创建品牌,促进传统产业从规模制造向研究创新转变,从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再造发展新引擎。”邹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成海说。
  金鼎实业的发展仅是近年来邹城市抢抓供给侧改革机遇,大力实施优势传统产业提升计划的一个缩影。在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上,邹城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传统企业向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网络化发展,着力提升以绿色精细煤化工、高端机电制造、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为主业的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同时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高”“精”“尖”为方向加快技术革新,引导全市80%以上的骨干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79项。
  
  激活内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16年新春伊始,科技部传出喜讯,邹城市智能装备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该市继大学科技园后获批的第二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使邹城成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具有两家国字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县级城市。
  “如果说科技平台是技术创新的孵化器,那么政策强力扶持的新机制就是激发区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邹城市委副书记朱瑞显如是说。
  为增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邹城市持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等9个方面落实具体扶持措施;组建科技金融创新联盟,设立首期5000万元的科技创投天使基金和首期1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5.63%,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8项,科研经费近1.2亿元。构筑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科技平台等要素支撑,成功创建国家火炬邹城智能矿用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远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山大圣琪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平台相继建成投用,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企业创新平台达到28家。
  邹城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集聚创新领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专业人才,先后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人、儒学大家1人、省泰山学者4人、尼山学者3人、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132人、创新团队3个,帮助重点民营企业引进硕士以上研究生41人,其中博士12人,连年组织重点民营企业家赴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专题研修,培训企业家246人。加快产业、企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放大科创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杠杆效应,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加快建设特色突出、错位发展的创新创造创业“三创”体系,构建起以创新型园区平台为基础,以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为引领,以企业研发平台和产学研合作为主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的完备创新体系,实现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良性互助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