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浓淡天然得画神

——绘画艺术之感悟

2016-04-01 作者:  马登雨 来源: 大众日报
  墨牡丹
  石鼓文
  马登雨 1952年生,字顺堂,号云庵、怡雨斋,山东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聘任硕导。中国楹联协会顾问,山东省书协、美协顾问,山东画院高级画师、顾问,山东中山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国家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名誉主席,山东海右书画院院长。
  我喜爱绘画自小学迄今五十年了,绘画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由图形至意境,由笔墨至文化,由外象至心生,无不体现了人的心路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对自然之美的观察,令我体味到“画可从心”,应以“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的笔墨来铸造艺术的感染力。
  古人多以画言志。文人画承载着文人志士的自我心性与社会情感,或无奈、或愤郁、或脱俗、或超然,岁月如水,涤尽铅华。岁月让一切本相尽显眼前,每个人只有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去感受天地万物,才会将小我融进大我,又以大我体现自我,进而提升到新的境界。艺术常常是野生的,永恒的天地、永恒的草木,使画者在对立统一、变与不变之中不断求索。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是表现国魂、人魂、画魂的,当作品有了民族灵魂的时候,才能对人心有所浸润和启迪,空而灵、虚而妙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经典。
  追求绘画作品的形神兼备是画家的永恒课题。绘画创作不论抽象、具象、浪漫与真实都要表现其形貌与神韵,神主宰形、形服从神,评价作品高下的唯一标准就是神,主要看是否恰当地表现了神。理解了绘画艺术的神,就理解了形,就更能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
  绘画用笔墨的刚柔、虚实、强弱来表达其“有法”到“无法”,恰到好处地“知白守黑”,才能气韵生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这个道理。
  传统是创新的积累,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其底蕴,善其气质;创新是传统的发展,在传统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紧贴时代,揭示真谛。在继承中历久弥新,在发展中创高弥新。
  推崇艺术,尊重人生,鉴古尊今,创新求变,保持绘画之人的高度敏感和艺理认知,必须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统一,自然意境与超然状态相一致,古法新意与自身艺术方向相交融。绘画艺术的多样性与客观事物的差别都不影响其艺术的真实性。思维幻化、性情外化是达成“无我”和“抱朴守一”绘画境界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