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艺术鉴赏

自然流畅,情感饱满,象外之美令人回味

独具风格的“刘氏木雕”

2016-03-25 作者: 于国鹏 来源: 大众日报
  刘光宝正在创作独具风格的“刘氏木雕”。
  ◆ 在他简陋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颇负盛名的红木木雕《清明上河图》。这幅美轮美奂的《清明上河图》,总长度为10.1米,宽51.5厘米,厚4.5厘米,采用镂雕、浮雕、立雕三种方法,共雕刻人物820余个、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树木枝丫等其他图案难以计数。以木雕特有的艺术语言成功再现了原作的神韵,让人恍然置身北宋的繁华集市。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本报通讯员 祝红蕾 王 建

  3月22日,临朐县城关街道纸坊村木雕艺人刘光宝指着刚完工的红木雕刻《江南春图》说,这幅雕刻作品完全是自己画图自己雕刻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李友生在看过他一系列木雕作品后,鼓励他自己画图自己创作独具风格的“刘氏木雕”。这幅耗时两年半,3米长56厘米宽的《江南春图》是他木雕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多年来,刘光宝坚持手工制作,诠释着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刘光宝的家,如同一个“手作集结地”:大型木制镂空花叶形雕刻屏风,左侧墙壁上红木长卷《江南春图》;右面一排雕刻如意祥云龙背红木桌椅。木雕格子架上是栩栩如生的黄杨木雕的《九龙壁》、《十八罗汉》、《百鸟朝凤》;活灵活现的麻梨疙瘩雕《悟禅》……
迷上木雕,化平淡为神奇
  每天早饭后,刘光宝就来到西厢房,他的手工创作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工具箱里大大小小170多把刻刀,他选出要用的那一把,开始一丝不苟地雕刻。眼前平淡无奇的木板上,美妙的图案文理渐渐凸现出来。
  据刘光宝介绍,从小便对木柜上的雕花、门楼上的花板有浓厚的兴趣。时常找来一些树根、废木用自制的刻刀在上面刻刻画画。上世纪70年代,他进入红木厂学艺。在学习中,他渐渐迷上了木雕艺术,成了打制红木家具的行家里手。
  1992年刘光宝回家专心从事雕刻,自己设计式样,亲手雕刻如意花样屏风、做红木家具及装饰品。
  客厅里,摆放着一套龙腾祥云的红木沙发椅,大气磅礴又精细生动。刘光宝妻子王金芳说:“一个客商相中了这对沙发椅,出资20余万,刘光宝不舍得。他现在年龄大了,再做这样的椅子不容易做了。”刘光宝说,看着自己亲手雕刻打制的作品,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感情了。
  他亲手打制的大型镂空花叶型如意屏风,由数百个花叶组成,古典优雅。书桌上用楸木雕成的48条龙姿态各异,或飞或盘,钻云播雨,活灵活现。就连坐卧起居的大床,也是一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仿清朝卧榻制作。墙上是他亲手打制的红木挂钟。抬头举手,坐卧行止,处处可见木雕精品。
  收藏间里,刘光宝指着看上去非常别致的工艺木架说,这也是自己设计的,光花板就用了178块。
十年不辍,雕成《清明上河图》
  在他简陋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颇负盛名的红木木雕《清明上河图》。这幅美轮美奂的《清明上河图》,总长度为10.1米,宽51.5厘米,厚4.5厘米,采用镂雕、浮雕、立雕三种方法,共雕刻人物820余个、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树木枝丫等其他图案难以计数。以木雕特有的艺术语言成功再现了原作的神韵,让人恍然置身北宋的繁华集市。
  刘光宝介绍说,这件作品从2000年开始雕刻,整整十年才完成。
  刘光宝选择了泰国黄花梨木。泰国黄花梨俗称红木,出油好、缫丝好、木质结实、不变形,是雕刻复杂图案的首选木材。刘光宝主意已定,东拼西凑借了亲戚5万块钱,打着买木材做家具的幌子,购买上品泰国黄花梨木料。他几乎断绝了同外界的一切交往,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雕刻之旅。由于黄花梨木质硬,下刀十分费劲,一刀下去就无法更改,更复杂的是,由于画中场景复杂,人物众多,笔法细腻,雕刻之难比想象的要高出好几倍。要精确呈现画中繁杂的人、景、物,谈何容易!上午4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从不变更,有时眼睛发涩了,他就用药水滋润一下,有时光线暗了,他就打起灯光……
  10年间,他购买了100多把刻刀,自制刀具80余把,用坏了4副老花镜,有的人物太小,为了刻好人物的容貌,表现出人物的神情,刘光宝就拿起放大镜,打起强光照着雕刻。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刘光宝一家五口的花销,全靠妻子一人打零工维持。
  10年间,刘光宝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他每天在雕刻室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雕得手麻脚酸才歇一阵。由于过度劳累导致了视力急剧下降。他打着台灯,开着收音机,孤独地进行着一个人的雕刻艺术跋涉,其间刘光宝换了4副眼镜。
  2010年2月,刘光宝的木雕巨制《清明上河图》终于完工。这幅红木长卷引起巨大反响,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专门为此作品题写了“雕出翰墨遗韵,再现汴梁风情”的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郭怡孮等对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光宝也因此荣获“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情感丰盈,追求象外之美
  凭着多年对木料木质品性的熟稔了解,刘光宝的雕刻原料渐渐拓展,黄杨木、银杏木、胡杨木、色木、象牙木等,都成为他眼中的“可雕之材”。
  他雕刻的作品,自然流畅,情感饱满,象外之美令人回味。比如,十八罗汉,借助树根的天然造型,顺势而施以妙手,罗汉造像既端庄静默,又威严霸气、个性鲜明,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神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刘光宝创作的《八仙祝寿》、《心中有佛》等作品,连续五年获得山东省工艺精品奖金奖。2015年他的黄杨木刻《报春》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及国家工艺精品博览百花杯铜奖。他本人也被评为中国根艺美术师、山东省首届工艺美术名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木根艺传承人。
  “做木雕很苦很累,而一旦坐下来,投入进去,就很享受。”刘光宝端详着半屋子木雕作品说。
  他还有个心愿。《清明上河图》还一直放在工作室一隅,他希望给它找个更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