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健康

儿科医生咋还“不受待见”

2015-10-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杨润勤

  天转凉,儿科忙。的确,周末在某医院儿科门诊看到,患儿扎堆,人声鼎沸,医护人员忙到爆。因“爆”而苦恼的当数家长们,天不亮抱着“皇帝”排队,近中午了还没看上病,孩子哭闹,心急如焚。医生也是又急又怕,急的是人手少,怕的是患儿就诊时间长、环境差、家长们心生怨言,产生医患纠纷。听一位医生抱怨,患儿越来越多,医生越来越少,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事端,盼着院里能安排新医生来,却盼来科里几个医生跳了槽。该来的不来,不该走的走了,还得硬“撑”着,咋整?儿科医生就这么“不受待见”?
  儿医“紧俏”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执业医师261.6万,其中仅有3.9%是儿科医师,约10.2万。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余人,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6名医师,我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至少有20万。“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我国儿童肥胖、过敏、哮喘等疾病的患病率均持续上升,5岁以下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增加了60%,农村儿童患病率增加了67%。随着医与患间不断拉大的距离,儿童看病会越来越难。还有,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与新一波生育高峰的来临,孩子们的就医问题也会是雪上加霜。
  记得多年前就有“金眼科、银外科、千万别干小儿科”的说法,眼下的儿科医生为何还是“不受待见”?有的医生说是累,一天看上百个患儿,还要为陪孩子看病的“亲友团”不停地解释,上完白班上夜班、看完门诊看急诊,身心俱疲,没有好身体支撑不行。有的医生说紧张,儿科是医患纠纷高发的地方,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牵动着一家几代,当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时,爱子心切的家长很可能归罪于儿科医生,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行。有的医生说难,儿科是“哑科”,儿童表达能力差,儿科医生处理病情困难,有的孩子不停地哭闹、不配合医生,治疗难度大,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不行。有的医生说收入差,儿科用药的剂型和剂量都比成人小,医生主要靠技术手段治疗,收费显然也就偏低,医生的收入自然要少了一块,太注重金钱不行。
  可以说,上述“四个不行”是儿医心里的“疙瘩”,也是儿医难招又难留的症结所在。在各路专家不断为此呼吁中,日前国家卫计委终于决定,在今年9月举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报考儿科、院前急诊定向的考生可以加试相关专业内容,加试成绩可以计入总分。也就是说,原来总分不够格的部分考生,可以借助这条路径获得加分,成为儿科医生或院前急救医生。还有“利好”消息,“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儿科医疗体系,加强对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的扶持。
  不言而喻,不论是对儿科倾斜、调整儿医培养方式,还是降低儿医“门槛”、出台扶持措施等,其目的是让儿科医生不再“不受待见”,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别遭受看病难的折磨。然而,从医生的培养、人员配置、价值分配来看,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的儿科医生们耐得住“寂寞”,别因为“不受待见”而影响给孩子治病。
  话再说回来,医生是个“普救含灵之苦”的高尚职业,特别是儿科医生应该是奉献者、虔诚者的选择,如若掉入“钱眼”里,还不如及早另谋高就,把位置让给真正爱孩子的医者。我国儿童保健学科的奠基人郭迪有语:做儿科医生是最幸福的,只要看到一个个孩子摆脱病痛,蹦蹦跳跳地站在你面前,你就会有一种莫大的愉悦,应该感谢孩子;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还会选择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