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健康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山东用管理服务筑牢食安防线

2015-10-29 作者: 李振 来源: 大众日报
  ◆以打造“食安山东”为目标,山东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上,树立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破解监管困局,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让群众吃得放心。
  □ 本报记者 李 振
   本报通讯员 张 晖 张子欣
 
三级监管网格覆盖城乡
  走进荣成崖头食药监所,一张独特的崖头街道地图最为引人注目。
  地图上,崖头街道辖区被用7种不同颜色划分为7个网格,分别对应崖头食药所的7名工作人员。“重点对象两三天就得过去看一看。”所长毕见波坦言,网格内的生产经营单位与负责人职责绑定,要“看好自己这片‘责任田’”。
  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造成的监管真空是食品安全问题高发地。去年以来,我省打破部门间分割、孤立的管理状况,推广食品安全网格监管体系。各市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为区市大网格、镇街中网格和村居小网格,一线执法人员在各自网格中分兵把守,守土有责。如今,这些区域不仅全部被纳入监管网格,网格中还活跃着一大批协管员、信息员。有哪家超市出售了过期食品,哪家餐馆的消毒柜成了摆设,都逃不过协管员的眼睛。
  基层食品安全的联防联动解决了“基层群众发现但解决不了,职能部门能解决却难发现”的痼疾,消除了基层监管的空白。如今,全省99.1%的乡镇(街道)建立了监管所,城市社区和行政村普遍建立了协管员队伍,济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5市的安全协管员数量已超过了3万名,实现区域监管的“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
智慧监管“直播后厨”
  在餐厅后厨装一个摄像头,威力有多大?
  “比增加巡查次数的威力大,一个摄像头就能让从业人员不敢造假。”威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6月,在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浏览餐饮单位的“后厨直播”时,这位负责人发现某餐厅工作人员在操作间没按规定戴头套,马上给餐厅老板打电话。几分钟后,就见到这位工作人员带着头套出现了直播中。这位负责人表示,远程监控的目的是监督,更是威慑,就是要让从业者知道背后时刻有双眼睛盯着自己,把遵守操作规则作为自觉行动。
  “保障食品安全靠人海战术打不起、也打不赢,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智慧监管’。”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马越男表示。去年以来,我省全面启动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程,目前覆盖全省各级的监管网络即将连通,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正在建设。
  智慧监管的推广带动了监管效率的提升。青岛市黄岛区在集贸市场设置了“食品安全便民亭”,一座小亭子集合了快速检测、监管信息远程发布、远程可视投诉举报和咨询、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等多种功能。消费者可一键连接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电子监管中心,实现“面对面”查询、举报。
创新监管模式
促进产业升级

  胡龙江是青岛流亭的一个豆制品小作坊老板,他坦言,“当时最怕来检查,因为一查就不合格。”自己也想换个正规生产车间,不再偷偷摸摸做豆腐,但手头资金有限,一直实现不了。
  2011年,青岛在流亭组建了豆制品集中加工园区,为小作坊升级发展搭建平台。胡龙江作为第一批业主迁入园区。园区的规模经营、统一管理让做了多年“游击队”的胡龙江大为惊叹:优质的东北大豆统一发放,添加剂统一管理,供气供水供电一应俱全。园区每月对产品进行抽检,出现质量问题将取消业户的经营资格。如今,园区已进驻豆制品经营业户日生产豆制品15吨,占全市总量的1/3左右,“流亭豆腐”的招牌更响了。
  从食品大省到食品强省,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山东各级食药监管部门活用扶持政策,促进食品产业升级发展。济南市对全市1700多家小作坊采取户籍管理模式,如今全市已有76家小作坊在全市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报告审查中合格,成为所在行业和区域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