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查精细化指挥数字化监督长效化

数字化城管:打造城市“大管家”

2015-10-20 作者: 张健 董卿 来源: 大众日报
  ▲数字化大城管建成后,将利用覆盖全城的监控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从春龙 张健 报道 
核心提示

  创城工作进入关键期,从省住建厅传来好消息:10月10日,《日照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建设方案》顺利通过山东省住建厅专家组评审,这也为日照市建设“大数字城管”铺平了道路。该系统的建设也是提升日照市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从200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敲响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广至今,全国已有近300个城市(城区)开展了这项工作。为加大力度,我省在2014年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3)36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5年底全省实现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并将系统建设运行情况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城市、人居奖等创建考评指标。目前,日照市已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核心系统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 本报记者 张 健 董 卿
    本报通讯员 郑伟刚


纵横结合,无缝隙管理
  9日24日,在青岛路与济南路的交叉口,城管信息采集员陈燕正在用“城管通”对绿化带内暗藏的垃圾堆进行信息采集。“你看,现在查出的问题,只要通过系统拍照取样,并进行问题描述就行。”整个上报过程不到一分钟,在整理好问题后,陈燕将信息所处的位置一同提交给系统。
  如今,日照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借助单元网格管理法,通过“城管通”等信息化手段,建立了监督和指挥相分离的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以实现精确、敏捷、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具有巡查精细化、指挥数字化、监督长效化的特点,基本实现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无缝隙管理。
  从9月18日起,下水井盖丢失、供水管道泄漏、垃圾未清运,这些城市生活中“头疼脑热”的问题,都将交由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这个“大管家”来处理。
  目前,日照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覆盖面积接近65平方公里,55名信息采集员将在划分出的27个工作网格中巡查养管区域内的市政、园林、环卫、排水设施养护、渣土撒漏、工地文化墙设置等工作。
一门受理,行政效率大提升
  9月25日上午,在数字化城管系统指挥中心的电脑上,日照市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徐峰向记者演示新系统的工作流程:“我们收到上报的问题后,系统会在10分钟内将其指派给相关责任单位,并监督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处置完成,只有再次核查后确认无误,整个流程才算结束。”而在新系统的运用上,处理的时限及办理案件数量将直接与部门的绩效工资挂钩。
  在项目的建设上,数字化城管系统将实现“一级监督、二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建设从信息采集到受理、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的闭环流程和科学评价体系。
  “现在的行政效率也是以前不能比的,原来市区内属于市政、环卫等部门现场问题的处理,都是各部门独立查找,分头解决,单靠几个人想把整个城区的部门问题处理好是不现实的。”徐峰告诉记者。
  近日,日照将原有的24小时建设服务热线“12319”升级为创城举报热线,实现问题“一门受理,及时处置”。12319创城举报热线开通和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投入运行,进一步疏通了创城突出问题的信息报送渠道,提高了解决各类突出问题的应对能力,对创城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截至10月15日,数字化城管系统已受理城市管理部件、事件14816次,其中市容环境类占64.04%,突发事件类占0.65%,施工管理类占1.21%,宣传广告类占6.57%,街面秩序类占27.54%。目前系统日案件上报数已突破了1000件次。
“大城管”有了蓝图
  记者了解到,在日照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规划中,除去目前已运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核心系统外,还将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建设地理编码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等三大核心子系统,并根据日照市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建设全民城管子系统、建筑工地监管子系统、社会公众服务子系统等17个具有日照城市管理特色的扩展应用子系统。最终建成一个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GIS技术,具有查询、求助、投诉受理、事件快速处理、市政公用设施监控、城市管理指挥调度、综合考核评价等服务和监控职能的大城管系统。
  在管理范围上,大系统建设完成后将在目前系统管理的6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展到东起滨海岸线、西至同三高速、南起上海路、北至山海路及北海路沿线周边区域,覆盖面积达150公里。并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待条件成熟后,逐步覆盖至日照市管辖范围内其他四个区、县,实现全市域的管理。
  关于数字化城管系统在日照的布局,徐峰介绍说:“目前,数字化城管系统先在住建局的下设单位内实行,下一步将会涉及主城区各市直单位、各区属单位、街道办事处、社区等。大数字城管系统建成并有效运转后,再将日照市各区、县,公安、执法等与城市管理相关的部门全部纳入管理体系中,实现大城管的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