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的由来

2015-10-09 作者: 服务。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郓城县张营镇张一村有1700多户人,近七成外出打工。照理说,村里的2000亩地由妇女老人耕种,效益不会太好。但今年麦收期间,记者发现这里搞起了订单农业,优质强筋小麦喜获丰收,引来河南新乡、江苏连云港等地的企业竞价订购。
  强筋小麦价格高、市场大,但有病害、倒伏、产量难提升三大难题,别说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就连种粮大户也难以攻破。2010年,张营镇供销社在张一、张二等村村委会支持和组织下,托管了1200亩示范地种植强筋小麦。
  供销社组织技术力量,向三大难题发力。“这些活儿太麻烦了,老百姓根本不愿意去干,还不够工夫钱,如果不是规模化服务,肯定实现不了。”种粮大户屈爱清说。
  张营供销社建成了两座日处理250吨的粮食烘干塔和4座总容积6000吨的粮食周转库。有了这些“大家伙”,屈爱清家的麦子蜡熟期就收了,玉米提前播种5-10天,这使两种作物的产量提高了10%。
  屈爱清算了一笔账:土地交给供销社托管后,每亩节支增效937元(包括供销社服务费)。
  近几年,记者一直跟踪山东供销社的土地托管,这项创新从汶上发源,郓城完善再到高密成熟。可以说,经历了“三级跳”。
  在高密阚家镇赵家街村,45岁以下的劳力几乎没有在家种地的。4年前,高密众鑫农产品合作社流转了1000亩土地,流转费是每亩1000斤小麦,一半种粮食,另一半种菜。合作社理事长岳梦羲说:“流转费用高,种粮食效益低,我设备也不够,不敢全种。”
  去年,众鑫合作社却一反常态,逐步扩大了种粮面积。原因是在离地3公里远,高密供销社新建了一处“为农服务中心”。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机械作业、粮食烘干……她想要的服务几乎都能满足,“比如说打药,一个人10多天才打100多亩,为农服务中心从省供销社农业服务公司调用飞机,一趟就能打500多亩。”
  省供销社将这种实践总结为“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模式,即为农服务中心辐射区域以半径3公里左右、面积3万亩-5万亩为宜,其布局基本上为乡镇合并前的行政区域,与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部分专业合作联合社、农口服务部门融为一体,做到规模适度、半径适宜、功能完备,为农民和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