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竹竿巷社区:爱心驿站让爱停留

2015-09-29 作者: 尹彤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尹彤 报道   爱心驿站里,志愿者翻看“爱心记录”
■彤彤跑社区
  □ 本报记者 尹彤
    本报通讯员 范培倩 邢晓辉

  如果爱心可以存储,你能有多少存款?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爱心驿站”的“爱心存折”上记录了不少人存储爱心的点滴故事。问起“爱心驿站”成立的初衷,就不能不提到常年活跃在社区里的六支志愿者队伍。故事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2013年,济宁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从那时开始,竹竿巷社区就出现了一批志愿者。他们头戴小红帽、臂戴红袖章,每天在小区里巡逻。从单纯的卫生治理、清理小广告到帮助弱势群体、定期走访……两年来,志愿者从12人增加到243人,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多。“这些年志愿者给社区提出建议及信息138条,其中129条得到了解决。组织走访救助困难居民28人,捐赠了3700元。”9月21日,竹竿巷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宝芳介绍,志愿者已经成为社区服务群众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支。
  考虑到人员众多,且各有特长,社区将志愿者分为六支队伍,分别是互帮队、巡逻队、文艺队、青年服务队、卫生宣传队以及后勤队。队员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29岁,除党员、社区居民外,辖区单位也参与进来。社区还给志愿者配备了工作服、工作证、袖章和劳动工具,提供了办公室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为他们服务群众做好后勤支持。
  今年70岁的王福银是志愿队的队长。热爱舞蹈的她腾出自家的一间屋专门用来教喜欢舞蹈的居民,这些年她的学生已经超过3000人。王福银还经常和文艺队队长乔燕一起组织文艺演出,把欢笑送给每个居民。
  住在西区的薛阿姨家庭困难,五口人中四个没工作,儿子身体还不好。了解情况后,互助队的志愿者立即反映给社区为她办了低保。考虑到生计问题,后勤队安排薛阿姨夫妻在社区做保洁员,还帮她跑下来了廉住房。被社区和志愿者的付出感动,薛阿姨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并保证把社区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两口负责的区域卫生是最好的,社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们都是冲在前边。”王福银说。
  77岁的赵春连加入志愿者队伍,也是因为被感动。没有退休金,赵春连每个月只有老伴儿去世后500元的补贴金。儿子下岗,自己还得养着孙女。为照顾她,后勤队过年过节都会去送米、面、油、慰问金。可最让赵春连感动的是志愿者帮她跑了几天把户口迁到了社区。“前几年我就想办,但不知道怎么弄,多亏了他们。”希望能帮助像自己一样的人,赵春连也加入志愿者希望发挥自己的力量。
  青年服务队无疑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辖区单位圣泰银行任城支行所有员工都加入进来,大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时常进社区向广大居民宣传如何控制投资风险,防止遭受损失。还捐赠衣物,随时救助贫困户。济宁银行志愿者还捐赠了文化大院空调、音响饮水机等。
  今年,社区在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创设“爱心驿站”,引进银行运营理念,将本社区志愿服务者参与公益服务的行为以书面记录或电子信息的形式作为“爱心存款”存入“银行”的虚拟概念,待志愿者需要他们服务时,可以根据“爱心驿站”的记录享受其他志愿者的各种服务。“每位志愿者都有一本爱心存折,义务活动后就会记下积分作为‘爱心存款’,管理员根据每位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内容、时数、以积分形式录入‘爱心存折’。”王福银说,如果志愿者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就可以通过申请支取“存款”获得其他志愿者提供的相应服务。
  此前,72岁的伊茂芳老人被街道评为三星级社区志愿者,拿到证书时老人一脸骄傲。“这一分是我参加义务巡逻得的,这三分是我参与社区道德讲堂义务教学得的……”老人如数家珍地讲述着自己的“爱心故事”,“我会继续努力,用有限的能力帮助更多人。”

彤言彤语
  积分也好,兑换服务也罢,虽然形式变了,但实质还是为居民服务。和志愿者交谈中记者感觉到,大家更希望的是把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打造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