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速到中高速恰是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机遇——

与其关注数字 不如埋头转型

2015-09-24 作者: 刘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 珅

走出“数字焦虑”
  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进出口增长6%。
  上半年我省与之对应的数字则分别是7.8%、9.1%、14.6%、10.6%和负增长16.9%。两相对比,实际数据与预期有一定落差,尤其是外贸似乎是遇到了“寒冬”。数字固然重要,但与其过分关注这些,不如埋头转型,走出“数字焦虑”。
  “与全国整体情况一样,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状态发生变化,山东经济潜在经济增长率逐步下降,实际经济增速较去年继续回落。”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认为,上半年经济缓中趋稳,仍处于合理区间,但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因素逐步累积,但转型升级路程还较漫长;保持山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主动作为。
  “我们注意到上半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7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3万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72.7%和71.9%;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和9.7%,这组数字可以说是上半年我省经济稳定的‘压舱石’,GDP增速放缓而就业收入稳定,就不必为速度过分计较,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该看到我省经济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东辉告诉记者。
  稳中趋进不易,手握胜算绝非靠偶然。以呈现负增长态势的外贸看,外经外贸逐月恢复,连续两个月实现增长。实际到账外资86.8亿美元,增长6.2%。对外实际投资27.1亿美元,增长26.8%,其中优势产能境外转移投资增长60%。
  上半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比年初提高0.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5.4%,高于全部投资增幅0.8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9%,占工业投资的53.4%,这些是我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底气”。
用足自贸区红利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我省继续保持外贸优势的关键,机遇与挑战并存。截至去年年底,山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24家,中方投资28.1亿美元,增长106.5%,占全省的44.7%。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广杰认为,我省应抓住“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积极地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转型升级。
  与数字相比,转型更为重要且不易。据省服务业办调研分析,我省出口商品结构以资源类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农产品、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约为七成,去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不足13%,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服务外包基本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与我省关系更为密切的则是中韩自贸区。今年6月1日签订的中韩自贸协定,首次引入了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威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列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6月20日威海则顺利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直购进口业务,使我省抢占了部分政策的先机。
  上半年我省对韩进出口较去年占比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还逆势增长12.5%。以威海为例,第一季度虽然进出口下降12.2%,对韩进出口却增长35.1%,对韩贸易的增长直接拉升上半年威海进出口额较一季度上升2.2%。
  “世界经济复苏较慢导致购买力疲软、部分地区加速贸易再平衡等,使我省进出口不可能置身全球经济环境影响之外,但也要看到我省自身具有的竞争力,比如中韩自贸区等正是我省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的新增长点,随着红利释放期效应逐步加大,应该还会继续改善,下一步就是要提高产品出口技术含量。”张东辉说。
  出口结构的改变正如转型升级,并非一朝一夕,首先是以点带面的改善。据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声凯介绍,年初两座由海西重机自主研发的海上钻井生活平台装船,起航运往中东,这是我国首次生产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升降平台,今年9月以及明年开年还将陆续交付新平台。公司产品主要市场就集中在“一带一路”。
从中高速到中高端
  今年上半年,我省集中出台了《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稳定外贸增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意见》《进一步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旨在保持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势头不减。
  “从山东经济历史数据看,消费增速保持相对稳定、对经济增长起基础性作用;净出口基数相对较小、对经济增长起补充性作用;投资数额较大、对经济增长起关键性作用。综合以上特点,山东经济应多措并举,全面增强‘三驾马车’的能力。”刘冰告诉记者。
  上半年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先行指标可见一斑:全省工业用电量下降0.4%;货运量增长0.8%,其中铁路货运量下降7.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比年初增加3145亿元,同比少增649亿元。计划总投资下降5.5%,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分别下降31.7%和33.5%。
  下行压力离不开大环境,影响经济下行的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相互叠加,国内总需求低迷和部分严重产能过剩并存,我省增长动力转换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好的方面是上半年一系列“重头文件”改革红利尚未完全释放,财税政策还有操作空间。就程序而言,从项目审批到转化为实际投资和生产力,要有一个释放的过程。
  动力转换是“抗压”的关键,上半年我省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37.8%和44.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正在形成;电商交易额增长超20%,各类创业集聚区、创客中心、服务平台发展势头强劲;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9.4%,民间资本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比重达到82.1%,民企已超过外资企业成为第一大出口贸易主体。
  “动力转换、‘三驾马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恰是我省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机遇。”张东辉告诉记者,“如果一味是过去那些低科技含量产品有市场,谁还生产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无论内需还是外需市场都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过去高增长的数字繁荣背后是对创新投入的不足,这种现象要随着新常态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