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 连载

抗战剧如何传递青春正能量?

2015-09-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许晓青 周文其

  告别“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雷剧”现象后,今年9月起一批抗战题材电视剧“新面孔”在各电视台热播,其中不乏传递热血青春正能量的好故事,获得高收视和网友点赞。
  抗战剧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吗?我们需要怎样的抗战剧?近日,电视剧《亮剑》策划人李洋,知名编剧束焕和王丽萍等就抗战剧创作新趋势展开研讨。专家认为,尽管创作力量显现年轻化趋势,但“艺术与真实并重”的使命不可违,未来抗战剧的新一轮创作依然任重道远。
抗战剧“新面孔”获点赞
  抗战题材一直是我国影视创作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抗战剧制作数量逐步攀升。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2015年1月到6月全国《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目录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剧发行共159部,其中近代革命题材约占发行数量的20%。
  进入9月,一批抗战题材新剧赢得高收视和好口碑。目前,反映八路军抗战历程的《黄河在咆哮》正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湖南卫视热播的抗日题材谍战剧《伪装者》,在网络播放量突破3亿次,被认为是“抗战剧奏响青春主旋律”的一次新探索。此外,《铁在烧》《毕业歌》《卧底》等多部抗战剧从小人物入手展现大历史,也取得了较好口碑。这些影视作品共同形成了时下抗战题材热播的新现象。
艺术与真实并重
  在最近的抗战剧“播出热”中,专家指出“年轻化”已成为抗战剧整体制作的新趋势,“80后”演员普遍成为抗战剧主角,“90后”甚至200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成为收视主力,与此同时撰写抗战剧剧本的编剧也开始向“80后”拓展,被认为有“低龄化”趋势。
  曾创作《民兵葛二蛋》的编剧束焕认为,目前抗战剧创作班底年轻化,使如何把握此类创作的“艺术与真实并重”仍旧有点难,但越难越不能放弃,越是要坚守“真实的底线”。他分析:“有的作品,把抗战当作冲关的打仗游戏,然后糅杂各种元素。这就没了真实的生活基础。”
  针对一些抗战老兵及后代渴望把回忆录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的强烈呼声,束焕认为,影视界应当做到“在好看的基础上尽量真实”。
  策划并制作《亮剑》等作品的军旅艺术家李洋进一步分析:“做电视剧、电影比做画册、纪录片更复杂,许多观众对历史细节的坚守是十分较劲的,影视创作更是要在坚守和想象、真实和虚构中间找到平衡。” 
对历史存敬畏之心
  编剧王丽萍提出,无论创作班底和受众本身如何年轻,抗战剧的创作都不应随性而为、轻易而为,而是要对历史有敬畏之心。
  她说:“我的父亲也参加过抗日战争,他和他的许多战友都写过回忆录,他们的回忆是真诚的。我们今天的创作,更要对得起前辈的真诚。”
  王丽萍还提出,抗战剧走到今天,应该让观众、特别是让年轻的观众通过这类剧作牢记历史、珍爱和平。“而究竟以什么样的角度既还原事实,同时又让今天的观众看了振奋,对于我们这些编剧、策划人而言,仍是一个很大课题。”
  李洋则认为:“敬畏历史也是一个严肃的文化传承过程。从早年的‘40后’和‘50后’创作军旅题材,到现在的‘80后’写抗战剧,从心态上不刻意去追求作品之间差异化,才能保证创作的品质,更忠于史实。”
        (据新华社上海9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