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济南市残联扶贫开发聚焦贫困残疾人最紧迫的现实问题——

心连心助残 实打实解困

2015-09-10 作者: 申红 马桂路 来源: 大众日报
   ▲济南市市中区农村残疾人综合培训基地现有12名残疾人就业,图为基地内养鸡场中一名残疾工人在喂鸡。
□马桂路 报道
  
  □ 本报记者 申红 马桂路
    本报通讯员 石蕾


  “大半辈子过去了,这是我头一次靠自己的双手挣钱。”8月28日,济南市市中区党家街道东渴马西村的张木芳抱着刚摘下的大南瓜,脸上笑开了花。今年46岁的张木芳患有腿疾,肢体三级残疾,从未出过远门,更没打过工。2014年,济南市市中区“我的兄弟姐妹”扶贫开发基地落户东渴马村的心连心核桃种植合作社,张木芳第一次有了工作,每个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让她很知足。
  “我们合作社2009年成立,入社成员310户,其中残疾人家庭50户,成员主要是东渴马片区的九个自然村。”心连心合作社社长耿连勇告诉记者,2014年合作社成立“我的兄弟姐妹”扶贫开发基地,现有残疾工人15人,全都购买了农村养老保险,帮扶残疾人家庭超过50户。
  “主要种植核桃,现有核桃树近万课,被扶持的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均达到了我们本地农民的人均收入。他们虽然干得活不多,基本是拔拔草之类的小活,但工资都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耿连勇说,合作社还无偿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核桃树苗、种植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和品种改良等各种服务。为了让残疾人家庭尽快解困,合作社和所帮扶户签订了产品销售、生产工具、资金扶持等协议,确保帮扶户得到最大利益。
  在张木芳他们看来,虽然温饱问题早已经解决,但是生活依然捉襟见肘。“我家里有两个孩子,小的才11岁,以前全靠老公打工养家,但是他一个月也就挣两三千块钱,刚够生活。”张木芳说,“孩子上学加上更重花销,花费不少,我在这里干活能挣一千多块钱,能解决不少问题呢。”
  “对我们来说,解决了工作,有个活干,比啥都强。”同村的翁兆玲患有轻度精神分裂症,也在扶贫基地工作,作为单身妈妈,孩子又要上高中,生活压力之大让她常常失眠,“有个活干能挣钱,就能维持生活,残疾人不好找工作,残疾人搞扶贫基地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市中区的“宅科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济南市市中区的农村残疾人综合培训基地,生态园里养牛场、养鸡场、核桃园等一应俱全,雇佣了12个残疾人就业。记者到来时,培训基地正请了一位养殖专家为全区的上百位残疾人讲解养鸡知识。“我们从三四月开始,每两个月就得搞一次大型培训。”基地负责人玄成财告诉记者,农村的残疾人致富愿望强烈但经验缺乏,培训基地随时为他们解疑答惑。
  贫困残疾人的脱贫解困是济南市残联确定的重要工作之一。自今年起,济南市残联开始对全市100个特困村实施特殊扶持政策,逐步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全社会的差距,最终实现“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据了解,在济南市残联确定的今年15项助残亮点工作中,“重点帮扶100个特困村残疾人共奔小康”是第一条。
  济南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济南市残联今年将以100个特困村残疾人帮扶工作为突破口,在提高水平、扩大范围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扩大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的建设规模,带动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不仅如此,残联还将积极开展爱心助残募捐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拓展残疾人福利资金的募集渠道。
  记者了解到,类似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还有很多。近年来,济南残联举办了各类培训班882期,培训残疾人2.8万人次,为6万多名残疾人开展职业指导服务,举办了500余场残疾人招聘会。而且,市残联还以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为主线,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鼓励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创业。7年来,累计有1.3万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