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岁月沧桑——抗战老兵》创作札记

2015-08-07 作者: 孔维克 来源: 大众日报
  岁月沧桑——抗战老兵 270cm×191cm×4  2015年 孔维克
  采访写生稿一
  采访写生稿二
  为微山抗战老兵殷延伟写生造像
  □孔维克

  我画的这四张抗战老人头像,是千千万万抗日战士的缩影。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70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为我们流血甚至献出生命的先驱们。
  翻阅史料,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战役,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段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展现在我的眼前。但选取一个什么角度、如何立意、如何去表现这个在每位中国人心中都沉甸甸的题材,却让我颇费思量。最终我在选材及创作时,定格为一张张的面孔,因为上面写满了人生的故事。那是一副副写着民族记忆的脸,有当年的战火硝烟,也有日后的岁月沧桑。这是一群普通的人,但平凡中展示了崇高,这是一群不幸的人,但他们的不幸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这是一群可敬的人,因为是他们力量的凝聚,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民族魂”。
  确定选题后,我拜访了一些专门拍摄、采访抗战老兵的记者们,掌握了大批的间接素材,同时在他们的引导下也走访了几位幸存的抗战老兵,并去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观摩考察。在这个过程中内心被不断地撞击着,让我穿越了70年的风雨岁月,直抵那炮火连天的八年雷鸣,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走访幸存者和筛选资料时,我发现这些当年的热血青年都是上世纪2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他们大多已是90多岁或近百岁高龄的老人了,多数不能言语或者木讷,极个别的还很健谈。我最终选定了四位很有代表性的抗日战士,从身份上讲,一位是八路军,一位是黄埔军校老兵,一位是国民党老兵,还有一位是后勤服务人员。在知识结构上,其中两位是受过或多或少的文化教育,另两位是青年农民当兵,后来又成了普通的农民。他们是战争与和平的亲历者,更是世纪风雨变幻的见证者。
  手是肖像画中的重要表达手段,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就有“手是第二张脸”的说法。在动作设计上我安排了两位老兵行军礼,两位做捂嘴、耳的自然动作。八路军兵和国民党兵行军礼有不同的姿势,不同的军仪彰显了不同的个性和历史的痕迹;那个捂耳的老人紧闭着不堪回首的的双眼,被炸断无名指的手似乎努力隔绝着回忆中的轰轰炮声;捂嘴老人的那双劳作了一辈子的手如根如瘤,唯恐失语惊怕来人。那只被日本人炸瞎的眼睛是民族苦难的记忆,残存的右眼却炯炯有神,想努力看透后半生的变幻风雨。
  我把他们画成了比真人大十几倍的巨幅头像,把普通人画成“伟人”的尺寸,力图加强视觉的冲击力,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画面放大后既带来艺术表现的难度,也会增强艺术的效果。一些细节增多,结构和笔墨关系变得更错综复杂,要仔细分析、充分表达,这就使我在造型和刻画上要下较大的功夫。四幅头像每幅都反复画过五、六遍。同时,一些局部的象征意味会徒然加强,如像黄土高坡的额头,似老根树瘤的手指、如枯树老皮的手背、如山似岩的下巴,都能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这四张画在我人物画的创作中,从技法上到形式上都有不少新的探索与突破。画面增大尤其是头像扩大,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笔墨处理上的矛盾,如写意用笔与形象刻画的咬合、造型处理与精神气质的表达,大笔头与细刻画的笔墨冲突,都有不少难题需要解决。另外,头像局部的不同“剪裁”,四个人衣服的不同处理,四个人的头型、发式的变化等,我都动了不少脑筋,尤其是充分调动了传统绘画的艺术元素,如书法与篆刻手段的介入,甚至画面与装裱一起考虑,都使之成为增加画面感染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抗”“战”“老”“兵”用厚重的“涨墨”书写于画面上端的白绫子上,四个字分布于四个画面,每幅都用“民族魂”的巨印篆刻统一压轴,每幅画下方用手札式的行书抄写一段老兵档案等,这样既帮助读者理解画面人物、深化画面主题,又能通过艺术的形式感的加强,增大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这次创作实践活动,使我再一次体会到当一个画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语境”中的时候,画画的过程不仅是艺术探索,更是受教育的过程、心灵洗礼的过程、境界提高的过程。
艺术家简介
  孔维克,1956年生于山东省汶上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统促会理事、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清华美院高研班导师、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画院院长、民革中央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
  作品及传略被收入各类画册和辞书。代表作数幅入载上世纪80年代启动历时十年的国家美术出版工程《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壁画卷、插图卷。出版有孔维克画集、文集、书法集、写生集等50余种。
  获“中国画坛百位杰出画家”称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举办作品研讨会暨作品集首发式;代表作《公车上书》在七届全国美展获奖后入选“百年中国画展(1900-2000)”、“新时期中国画之路(1978-2008)”,2007年签约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重新创作;文集《砚耕堂随笔》获山东省第三届刘勰文艺理论奖;被推举为“当代优秀中国画家”之一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大型晋京调展;《不抛弃不放弃》(主笔合作)入选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获山东省第二届山东泰山文艺奖金奖。2013年《心学大师王阳明肖像》签约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孙中山先生在青岛》签约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孔子诞生传说》签约美丽的传说山东民间文学中国画创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