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14岁参加敌后地方抗日武装,策应大部队打鬼子,李树昌——

一夜之间挖断敌人60里驰援线

2015-07-28 作者: 王浩奇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浩奇 报道   7月17日,李树昌老人向记者讲述抗战故事。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韩洪波

  1943年夏天,金乡县霄云镇店子村,13岁的李树昌正坐在院子里洗地瓜,准备帮母亲做饭,随着“哐”的一声门被撞开,明晃晃的刺刀将他闪了一下。一名饿极了的日本士兵,身着黄色军装,手端长枪,闯了进来。
  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日本鬼子痛恨已久的李树昌见鬼子直奔厨房抢吃的,正要上前阻止,被身后的母亲一把揽了回去。只见那鬼子实在找不到其他什么吃的,就抓了三四个鸡蛋,看也没看他们娘俩一眼就狼狈地逃走了。李树昌偷偷地跟到门外,看见鬼子边走边磕破鸡蛋喝了起来。
  “别人来抢东西,自己竟然连声都不敢吱一声”。李树昌第一次见识了鬼子的蛮横,从那以后,便一心想参军打鬼子。当时,李树昌的大叔李学仲(音)是一名共产党员,经常召集其他党员和思想进步的村民在村里开会。他经常去给大叔打下手,时间长了,他听说村里有很多村民都牺牲在了抗日活动中,“有的刚结婚还没有孩子,有的才十七八岁……”
  1944年6月,在李学仲和村里其他抗战英雄的熏陶下,14岁的李树昌在鱼台参加了金乡五区中队,成为一名小通信员。
  当时,李树昌经常在金乡、鱼台一带来回活动,为大部队送信。路上有很多鬼子据点和岗楼,“几个鬼子和汉奸端着枪在上面不断走动。”为了将信息安全送达,他经常绕偏僻的小路走,饿了就薅野草吃,困了就睡在野外。
  1945年春天的一天,他们中队接到命令,为了防止驻扎在金乡、鱼台一带的日军驰援,配合大部队在济宁城区展开一次大的战斗,他们要将敌人从胡集通往八里庙的60里驰援线破坏掉。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们选择在夜间行动。
  李树昌年龄不大,但聪明伶俐,他学着大人组织村民在南北方向公路上东西挖沟。10人一组,每里需要挖2—3处沟,每个沟要挖1米多深。李树昌说,当时,公路沿线的上千名老百姓一呼百应,一时间都参与到了破坏敌人交通线的行动中。“还是老百姓好啊,离开群众真是寸步难行!”采访时,85岁的李树昌仍不断感叹。
  第二天天一亮,他们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时候,大部队已经和敌人开战了。”李树昌回忆说,他当时看到很多八路军爬上济宁的南门,后来才听说这次的行动拉开了解放济宁城的序幕。
  1945年五六月份,抗战即将胜利,李树昌被派去到单县曹马集送情报。走到那里,看到八路军正在俘虏一支日本军队。一位穿着黄军装的日本司机举着手、低着头,蜷缩在日本军车跟前。“真是太狼狈了!”李树昌说,想到当时去他家猖狂抢鸡蛋的鬼子,当时心里特别解恨。
  抗战胜利后,李树昌经常梦到村里那些为抗战牺牲的党员和村民,家住县城的他经常回村缅怀英雄。“村里七八个烈士中就只有一个有后代的,很多烈士十七八岁就牺牲了。和平年代不应该忘记他们。”离休后,李树昌征得村民同意后,在村里为烈士修建了一座纪念碑。
  85岁的李树昌,每逢清明节和9月3日都要去村里清扫碑前的灰尘,给烈士们说说话,给村民们讲讲当年抗战的事。“这不光是当年抗战的一个见证,更能教育后人,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