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经济增长趋缓消费习惯转变

传统百货业如何面对“重新洗牌”?

2015-07-28 作者: 张誉耀 赵德鑫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誉耀 赵德鑫

  7月22日,关于济宁万达百货“撤柜”的消息刷了济宁当地论坛、贴吧和朋友圈的屏,“怎么开业才一年就‘撤柜’了?”成为市民追问量最高的话题。更有不少市民尚未分开万达百货和万达广场的区别,误以为“济宁万达要歇业”,赶紧趁着打折去扫货。而实际上,这只是万达内部的业态调整。
  但是,不可否认,2015年已然过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百货商场人流量在减少、营业额在“滑坡”,不得不迎来“阵痛期”。传统百货业已经面临“重新洗牌”?造成此景的原因有哪些?将如何实现“华丽转身”?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大型降价促销
已成百货业常态

  7月22日晚,当记者来到万达广场时,有不少百货专柜在作促销,他们强调这是万达内部在做调整,不久会以专门店的形式重新开业。根据记者现场观察,调整的百货专柜面积占整个万达广场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中,包括衣服、鞋子、包在内的不少品牌都在进行促销,三至五折、满十减五等不同类型的促销方式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
  23日、24日、25日,记者连续走访了济宁银座商厦、贵和购物中心和购物广场、永旺购物中心和运河城这几家大型商场,也在进行着疯狂大促销。
  过去,降价促销,在一些市民的眼中是属于“换季”、“清仓”的代言词,而现在,不仅仅是传统的各大节庆,商场的店庆,电商主打的“双十一”、“六一八”也要“跟得上”,造成目前几乎每月,甚至每周都有优惠促销的现状。
  “前几年吧,感觉得好久才能碰上一次促销,听说以后,就想赶紧过去看看,现在呢,服装和鞋子打折不用再苦等换季优惠,超市日用品和食品打折更是家常便饭,而且折扣力度还非常大。”市民张小姐告诉记者,她加了几个商场的公众微信号,基本两三天就会收到一次“促销轰炸”。
  降价促销的高频率和强力度,是各大百货商家经营压力大、必须争抢客源的真实写照。
  “今年这半年,比头三年加起来做的汇报材料还多。”某商场主管吴小姐表示,如果没有完成计划营业额,作为主管,她要写分析报告,写对策,为了增加销量,还要确定促销打折的货品名称、数量和价格。虽然如此,每个月的销售额还是在下滑。她无奈地表示,各家商场遭遇的情况基本上都差不多,百货零售业是越来越难做,大家也在想办法、谋出路,降价促销是目前最常用的竞争手段。
电商的冲击
只是表现形式

  “以前拿货折扣低,出货也没有太多压力。”从事过服装生意的王华告诉记者,他曾经在百货商场内租赁过专柜,但在2012年的时候就选择了退出该行业。“现在还有朋友在别的城市做服装生意,租的专柜。以前雇了5名营业员,但现在每月的营业额连两名营业员的工资都不够。现在百货实体行业,真是不容易。”王华为自己的“及早收手”感到庆幸。
  根据淘宝数据显示,近年来,三线城市的网购力量远超一、二线城市。对于济宁这样的三线城市,还没有等来更加“高大上”的商场降临,电商的冲击就已经成为众多百货商场难以回避的问题。   
  在王华看来,电商的冲击,实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打破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在十年以前,淘宝、京东等各大电商还没有出现时,人们如果想买一件衣服,只能进入商场才能了解商品的所有信息,同时导购还会对自己家的衣服多有吹捧。但现在如果想知道一件衣服的颜色、款式等信息,只要在相关的网站上搜索就可以得到,甚至网友的评论也比导购员的一面之词更加中正客观。”
  除了信息不对称的打破,价格的劣势也成为专柜们难以承受的重压。虽然代理商们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拿货,但网上的折扣不少已经接近于拿货的价格,除去人工、场地等各项成本,也让代理商们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不仅在济宁,全国范围内百货业态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其中百货业态关闭25家。 
  “可以说这是百货业态在电商冲击、产业过剩的情况下必然的选择。随着消费者习惯的转变,传统百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已不存在。”王华说。
生存之道:
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当然,传统百货业的衰落不全是因为电商网购。何况,互联网也始终是工具或者说是一种补充,始终无法替代实体店的体验消费。从大环境来说,经济增长放缓,实体制造业的下行,房地产销售的调整都是直接或间接导致各类百货商场关停或调整的原因。从济宁城区来说,各类商业综合体体量过大,供需出现失调,市场必然起作用,或淘汰或萎缩。
  那么破解困境的选择有哪些呢? 
  “一处购物中心,有餐厅、影院、书店、电玩城、KTV等各式专门店,全家人不出门就可以享受到‘吃喝玩乐购’各式消费服务,很适合下班休息或者度过周末。”吴小姐表示,尤其是今年夏天,电影市场的火爆,看电影的顾客激增,也带动了其他的销售业绩。集合各种零售、餐饮、文化娱乐等“一站式”的购物中心模式比单一的销售式百货更受消费者欢迎,不失为传统百货业改造的一个途径。
  与此同时,专门店形式则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提升了聚客能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现在的顾客,需求越来越直接,体验消费程度越来越高,定位准确的专门店则迎合了这一需求。”吴小姐认为,餐饮店如此,服装店如此,洗化和电器也是如此,下一步,提高专门店在购物中心的占比是一个趋势,但应该保证最基本的:产品质量保证、优质的服务和准确的顾客定位
  “在欧洲一些著名的百货商场,都拥有自身的主题设计,在商品的陈列上也颇有讲究,不同的陈列映射出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主题下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他们还实行‘买手制’,通过锁定目标人群,实现了商品的差异化。韩国百货商场则可以根据客户需要,比如购买一件晚礼服,模拟出晚宴场景来。”王华列举了几种不同的百货发展模式,在他看来,提升顾客的体验感与经营策略的差异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