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80后

——单应桂先生近作展将举办

2015-06-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消夏图
  鱼水情
  丁玲
  张爱玲
  萧红
  杨绛
  扇面 仕女
  主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支持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协办单位: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

  承办单位:山东新闻书画院
展览时间:2015年6月28日至7月7日
展览地点:山东新闻美术馆(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大众传媒大厦4楼)

  单应桂艺术简历
  单应桂 1933年9月生于济南,祖籍高密。
  1949年5月参加工作,任山东人民出版社助理编辑。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业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诸先生。
  从事美术工作近60年,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人才。代表作品:《湖上婚礼》、《做军鞋》、《当代英雄》、《逃亡》、《沂水欢歌》、《春风》、《山村妇女组画》等。作品十余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多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国画作品《当代英雄》、《春风》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版画作品《三口之家》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年画《做军鞋》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年画卷)。《当代英雄》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及《百年中国画集》,《湖上婚礼》入编《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画精选》。《盛装的卓玛》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作品先后在瑞典、芬兰、前苏联、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20余国展出。出版有《单应桂画集》(1999人美版)、《单应桂国画选》(山东版)、《单应桂画集》(2014人美版)、《砚边寄情》(散文·内蒙版)、《容园绘事》(散文·青岛版)。
  1988年和1995年两次被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三八”红旗手。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台湾省文艺作家协会第十七届中兴文艺奖章和日中水墨交流协会“日中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
  现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年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80”后的单应桂 □本报记者 刘志军
  凡是见过单应桂先生的人,都会对她的热情儒雅和满头银发留下深刻印象,在她那里,似乎总有说不完的开心事儿。不久前,单老一见到记者,就分享了我一件喜事儿:她刚刚被60年来多次去体验过生活的济南王舍人镇的冷水沟村授予“荣誉村民”称号!她的老同事、著名画家张宏祥先生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激动地对她说:“你这辈子虽然得奖无数,但我觉得份量都不如这个‘荣誉村民’重!”“他甭提多羡慕我了!”说完,又伴着一串爽朗的笑声……
  生于1933年的单应桂先生已到耄耋之年。八十岁时,她曾赋诗抒怀:“庆生八十载,奋笔六十春。一幸遇良师,二幸习艺勤。从教卅七年,弟子已成林。三幸子女孝,四世同堂亲。早年虽坎坷,更幸多知音。不羡名和利,一颗平常心。处世要宽厚,换位理解人。五幸逢盛世,画章笔意新。”了解单老的人都知道,在她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其实充满了坎坷、不幸和无奈。可无论是童年时八年逃亡的苦难,还是历次运动时下放到农村劳动时的艰难,如今听她以云淡风轻的语气道来,都是难得的人生和艺术财富。在她乐观、率真和从容的背后,是一种禅悟人生后的淡定和温厚,更是她对生活、对生命中每一个有缘人的爱和感恩。单老的老伴、著名版画家秦胜洲先生常年因病卧床,多年的劳累加上年事已高,前些年单老也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期间腰椎还摔断了两次……老伴去世后,单老收拾精神,又迅速拿起了画笔。对她来说,无论遭受多大的痛苦,只要能画画儿,生活的美好就会从心田里涌动。
  单老告诉记者,在她79岁那年,她决定做一个“科学实验”:看看作为一个人物画家,自己的眼、手和大脑还能协调配合多久,说白了,就是看看自己还能画多久。她说,“据我所知,朱屺瞻先生画到了100多岁,齐白石画到了97岁,黄宾虹晚年虽然因白内障看不见,也画到了97岁,他们都是画山水和花鸟的,我想尝试下作为一个人物画家到底能画多久。”说是“科学实验”,其实就是一位老艺术家对生活、对艺术难以割舍的一份情啊!一般的画家进入老年后便停止了自己艺术上的探索,他们或者画一些写意小品怡情,或为应酬反复重复自己,有的甚至放下了画笔。而单老的创作态度依然是严肃严谨的。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刚刚创作完一幅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画作《鱼水情》,从画面构图、人物关系,甚至到服饰的时代特征,她都反复揣摩,不断调整。她希望自己画得再深刻一些,表现手法上再新一些……
  闻一多先生说过,“诗同一切的艺术应是时代的经线和地方的纬线所编制出来的一匹锦”。单应桂从一代宗师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等诸先生那里继承了水墨写实的观念和传统,又另辟蹊径,扎根山东这方沃土,探索出一条水墨与民间年画交融的画路,创作了一大批富有生命活力和文化意义的中国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在她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坚持对生活的热爱、对当代女性形象的关注和对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单老常说,“无情难以为画,因为它是一张画的灵魂。”她80岁以后的创作,继续秉承着这样的创作理念,饱含着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继续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洗礼。《青海藏民》《李清照》《山村妇女》等系列组画,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主流文化审美的崭新视角。年过八旬的单老现在出门还坚持坐公交,参加活动从不主动让人接送。她说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腿脚,还可以近距离观察体验生活。《冰清玉洁》里小女孩的原型就是单老在公交车上发现的,“小女孩的眼中透着水晶一样的灵魂,要是人人都能这样该有多好!”单老不满当下对历史人物的猎奇性炒作,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积淀和对女性题材的不渝情怀,创作了女作家丁玲、萧红等系列组画。她说“丁玲虽屡遭迫害,但对党对事业的信念始终不渝,这种精神恰是这个时代所缺乏的,可为什么有人总盯着她的私生活炒作呢?”单老每天都看新闻,每当看到战争、动乱和破坏自然的画面,就唤起她作为一个女性画家特有的地母情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千疮百孔,我们的资源已经很少了,应该珍惜啊!”“战争的经历我太熟悉了,太可怕太残酷了,难道不打仗就解决不了问题吗?”单老喜欢看花样滑冰,每当被这项运动的美打动时,她就希望世界能多一些这样的美好。单老说最近她经常思考如何表现这个主题。
  眼下的艺术圈看似很大,但真正的艺术家很少,有时更像是一个名利场。和有的画家在一起,时常让人感受到一种“官气”和“商人气”,这样的“艺术家”见多了,甚至会让人对艺术家和艺术到底应是什么样产生困惑。而如果你有这种困惑,和单老这样的艺术家在一起,就会迅速找到答案。2013年,单老八十寿辰的时候,把倾注了自己毕生心血的全部创作精品分别捐献给了山东美术馆、山东艺术学院和家乡高密。她说捐赠交接完毕后,家中空空的,好像女儿出嫁的感觉,但为它们找到了最好的归宿感到欣慰。而让喜爱单老艺术的人们更感欣慰的是,“80”后的她又为这个时代创作出了一批新的艺术上的“女儿”,或许她又在为“女儿”们找婆家呢。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