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民生

王胜利:从技校生到“创新达人”

2015-06-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今年49岁的王胜利(左)从事带电作业工作29年。自1993年任聊城供电公司输电检修工区带电班副班长以来,仅有技校学历的他拥有8项大型科技成果和5项国家专利,被称为聊城供电公司的“创新达人”,被评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级操作人才,先后获得山东电力先进生产工作者、山东省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 本报通讯员 刘正林 赵 寰     本 报 记 者 张思凯

29年开展带电作业7865次
  1986年,刚满20岁的王胜利进入聊城市电业局检修带电班工作。为了能早日上杆干活,他跟在师傅们身边边打下手边学习。别人休息时,他把干好的活再看一遍,找出最好的是什么样;下班后或休息日,他就自己找材料练习,直到师傅们都说行才罢手……工作一年后,他零瑕疵完成首次上杆作业。
  实施带电作业非常辛苦,必须全身武装。穿上绝缘服后闷热,尤其是夏天时,就像“蒸桑拿”。而冬天进行完带电作业后的温差变化也让人受不了。29年里,王胜利累计开展带电作业7865次,增加售电量7645万千瓦时,减少停电时间30636小时。
  2011年,聊城供电公司成立了配电带电作业班,任命王胜利为班长,至今,班组共开展10千伏配网带电作业4232次。2012年和2015年,带电作业班在他的带领下成功完成了首次旁路不停电作业和首次不停电更换分段开关等工作。“能吃苦。”这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创新成果30多项
  “有想法。”这是历任领导对他的印象。
  1995年之前,当时的登杆作业只有“两件套”——脚扣和安全带,安全带只是将人和电线杆拴在一起,保证工作人员不会“仰”下去,但不能避免从杆上摔下来。
  “怎么防止人员跌落?”王胜利开始琢磨:能不能以活结或活扣的方式,用安全带将人和电线杆连在一起?很快,“电力线路杆塔上下、高空移位防跌索装置”研制成功,在1997年220千伏石端线跨黄河导线修补工作中,这种装置得到了应用,有效解决了高空作业中的安全问题。
  随着大档距、高跨越铁塔越来越多,研制一种实用、有效、简便的线路铁塔架空地线起吊工具成了王胜利的研发目标。2009年,“220千伏线路铁塔架空地线起吊工具”研发成功。该工具可以完成架空地线由悬式线夹导至滑轮或由滑轮导至悬式线夹工作,减少了杆上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杆塔作业的安全性。
  “能研制一个不受地形限制的绝缘作业车吗?”王胜利经过研究分析,决定制作一个集旋转升降功能于一体的新平台。经过50多次反复改良,新平台研制成功,它承载力150千克,调整角度为180度。适用于胡同、田野等任何绝缘斗臂车难以到位的10千伏架空线路带电作业现场,安装方便、操作灵活且不受地形限制。
  此后的三年内,班组成员带着它走遍了聊城各区县,共带电作业102次,减少停电6139小时,带电检修设备作业率由原来的75%提升到100%。这种平台还节约了带电作业成本,以每年开展作业200次进行估算,可实现直接经济效益约266万元。平台荣获山东电力质量管理成果二等奖。
  工作至今,他已拥有创新成果30多项,其中5项获国家专利。“有想法,动手能力强,让他成为了‘创新达人’。”聊城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书记王家滨说。
11年床前守护病父
  “大孝子。”街坊邻居亲戚朋友这样评价王胜利。
  1996年,他的父亲因病瘫痪在床,他的生活全变了。当时儿子刚出生,妻子工作也很紧,“不知道是什么心情,好多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以后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
  父亲出院后,王胜利担心保姆不尽心,让妻子辞了工作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他也开始了十一年的床前守护。白天上班,晚上睡在父亲床边,日子变成了“两点一线”。
  为了防止长褥疮,夜里他要起床为父亲翻两到三次身。十一年里,没睡过一次囫囵觉。有的时候父亲大便干结,他就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大便抠出来。
  “那些年,我没有参加过亲朋好友的各种聚会和红白喜事,妻子很累,老人一步也离不开人,我谁都得顾着。”而到了单位,他就一心扑在工作上,“我干的这个活,不允许我分心。”